
[It’s too late to plug the leak when the boat is in midstream] 船已經行駛到江中才補漏就太晚了,比喻對問題不及早解決,到時候就來不及了
比喻事先無準備,臨時張皇失措。 元 鄭光祖 《智勇定齊》第三折:“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纔收騎。”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到江心補漏遲,隻着我魄散魂飛。” 明 高明 《琵琶記·散發歸林》:“這是 藍田 種玉結親誤,今日裡船到江心補漏遲。”
“船到江心補漏遲”是一個漢語諺語,比喻問題出現後再補救已為時過晚,強調事前預防的重要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學出處
該諺語最早見于元代戲曲作品,如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恁時節,船到江心補漏遲,煩惱怨他誰。事要前思,免勞後悔。” 另一版本出自鄭光祖《智勇定齊》,但核心含義一緻。
字面場景
船行駛到江中心時才修補漏洞,此時水已湧入船艙,無法有效補救,甚至可能導緻沉船。
核心寓意
比喻事前缺乏準備,臨時應對已無濟于事,強調“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例如:若未提前規劃風險,危機爆發後才行動,往往難以挽回損失。
延伸解讀
該諺語不僅指補救不及時,還隱含臨時慌亂、應對失當的狀态,如緊急情況下倉促決策反而加劇問題。
應用場景
多用于勸誡他人做事需提前籌劃,避免事後後悔。例如:“投資前務必調研,否則船到江心補漏遲。”
近義表達
該諺語通過生動的比喻,提醒人們重視事前準備和風險預判。類似西方諺語“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及時一針省九針),均強調未雨綢缪的智慧。如需更完整解析,可參考關漢卿原著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船到江心補漏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關鍵時刻才采取措施或解決問題,導緻結果不如預期或晚了一步。
這個成語由六個部首組成:舟(zhōu)、刀(dāo)、山(shān)、水(shuǐ)、西(xī)、心(xīn)。
它總共有17個筆畫。
《船到江心補漏遲》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故事。據說宋朝時期,有一位船夫駕船行駛在江心的時候發現船底開始漏水,然而他卻選擇不即刻修補,而是選擇繼續劃船,結果船到了江心時已經漏得很嚴重了。
《船到江心補漏遲》是這個成語在繁體中文字的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可是,目前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我無法提供确切的信息。
他總是等到最後才開始準備,真是船到江心補漏遲。
組詞有:船家、船員、江心、漏水等等。
近義詞有:遲到後救火、誤事後補救等等。
反義詞有:及時雨、提前準備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