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長。 五代 馬缟 《中華古今注·部伍兵陣》:“伍部者,一伍之伯也,五人曰伍,長為伯,故稱伍伯,一曰戶伯。”參見“ 伍伯 ”。
“伍部”是古代軍事編制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詞義
“伍部”指古代軍隊中的基層軍官“伍長”,即五人小隊的管理者。該詞由“伍”(五人編制單位)和“部”(統領、管轄)組合而成。
曆史文獻依據
五代時期馬缟在《中華古今注·部伍兵陣》中明确記載:“伍部者,一伍之伯也,五人曰伍,長為伯,故稱伍伯。”此處“伯”即首領,表明“伍部”是五人小隊(一伍)的負責人。
相關軍事編制背景
擴展文化含義
除軍事外,“伍”也用于戶籍單位(五家為一伍),如“伍籍”指平民戶籍,體現古代社會組織形式。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解讀。
“伍部”是古代軍事術語,核心含義為五人小隊的領導者,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職能。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中華古今注》原文或相關軍事制度研究資料。
伍部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表示一種劃分或分類的方式。拆分部首和筆畫:由“亻”(人)作為部首,并且有兩個筆畫。
來源: 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用于表示軍隊中的五個部分或隊伍。後來,伍部逐漸用于形容其他事物的分類或劃分。
繁體:伍部的繁體字是「伍部」。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伍部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
例句:
組詞:合夥、伍員、伍長。
近義詞:分類、部門、類别。
反義詞:整體、整體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