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赦的意思、放赦的詳細解釋
放赦的解釋
釋放赦免。 唐 李白 《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我愁遠謫 夜郎 去,何日金雞放赦回。”《前漢書平話》卷上:“第三日, 漢王 陞殿,聚大臣,放赦遍行天下。”《再生緣》第五二回:“一聲旨下送三公, 酈相 猶如放赦回。”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 赦的解釋 赦 è 免除和減輕刑罰:赦書。赦令。赦免。赦恕。大赦。特赦。十惡不赦。罪在不赦。 筆畫數:; 部首: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放赦”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均有體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放赦”指釋放赦免,即對罪犯或有過失者給予寬恕,免除其刑罰或責任。例如唐代李白在《流夜郎贈辛判官》中寫道:“何日金雞放赦回”,表達了對赦免的期盼。
二、出處與文獻引用
-
古代詩文
- 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我愁遠谪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
- 《前漢書平話》《再生緣》等古典文學作品中也多次出現該詞,均指赦免行為。
-
宗教儀式
《初刻拍案驚奇》提到道教法事中的“放赦”環節,指通過儀式赦免亡魂罪孽。
三、用法與場景
- 法律與政治:古代帝王大赦天下時常用此詞,如“放赦遍行天下”(《前漢書平話》)。
- 文學與口語:多用于表達對寬恕的渴望,或描述赦免的場景。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 赦免:直接免除刑罰。
- 寬貸:寬容并減輕處罰。
- 金雞放赦:源自唐代赦免儀式中“設金雞于竿”的典故,後成為赦免的代稱。
“放赦”是古代漢語中表示赦免的常用詞,兼具法律和文學色彩,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赦
放赦(fàng shè)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方和舍,總共有9個筆畫。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經典《尚書•商書》中。
在繁體中,放赦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放赦的漢字寫法有些不同,采用了另一種古字形 "放釋"。
一些例句如下:
1. 他決定對犯人放赦。
2. 國王宣布放赦囚犯以示寬大之意。
放赦的組詞常見的有:赦免、放任、釋放、寬赦。
放赦的近義詞是:寬恕、原諒、饒恕。
放赦的反義詞是:懲罰、處罰、責罰。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