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協濟的意思、協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協濟的解釋

(1).同心協力,互相支持。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三:“更相調護,協濟於朝。”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且諸将不能協濟,反自相忌嫉。”

(2).友援;救濟;接濟。 明 徐渭 《賀兵侍江公擢戶書啟》:“轉餉 關 中 ,伫待 蕭何 之協濟。”《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六年》:“協濟戶十八萬,自入籍至今十三年,止輸半賦。”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歐人之中國觀》:“而各省亦以款項協濟中央。”

(3).舊時地方政府按中央命令将所征稅款協助其他地方政府的部分。 清 顧炎武 《郡縣論七》:“若盡一縣之入用之而猶不足,然後以他縣之賦益之,名為協濟。” 清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軍政府財政紀要》:“ 貴州 夙號貧國,然協濟實惠,亦祇承平時有之。”參見“ 協餉 ”、“ 協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協濟(xié j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共同協作的方式給予物質或人力支持,常用于描述跨地域、跨部門的資源調配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的定義,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指“聯合救濟”或“協同接濟”,例如清代稅賦制度中“協濟銀兩”即指地方政府間互相支援的財政款項。

從構詞角度分析,“協”取“協作、協助”之義,強調多方參與;“濟”含“救助、補足”之意,體現資源流動性質。現代漢語中,該詞仍保留“系統性支援”的語境特征,例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解釋為“為緩解困難而進行的聯合資助行為”,常用于政策文件或經濟領域,如“東西部協作中的財政協濟機制”。

在語法功能上,協濟作為及物動詞,常搭配“錢糧”“物資”“款項”等具體受事賓語,亦可引申用于抽象資源調配場景。權威語料庫顯示,該詞多出現于政府工作報告、區域經濟研究等專業文本,例如《中國財政史》記載:“明代九邊軍饷常依賴江南各省協濟”。

網絡擴展解釋

“協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同心協力,互相支持

指多方共同合作、相互配合以達成目标。例如宋代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更相調護,協濟於朝”,強調在朝廷事務中協調互助。

2.救濟、接濟

表示通過物資或財力援助他人。明代徐渭在文書中提到“轉饷關中,伫待蕭何之協濟”,即通過物資支援緩解困難。元代文獻中也有“協濟戶”減免賦稅的記載,體現經濟援助的用途。

3.舊時地方政府的財政協助

特指曆史上地方政府按中央指令,将部分稅款調撥支援其他地區。例如清代文獻提到“酌派協濟”,即江南地區向鄰近無河患區域提供財政支持。

補充說明

“協濟”常與“同心”連用為成語“同心協濟”,意為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如《續資治通鑒》中的用例)。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側重合作、援助或制度性調配,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及曆史制度,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聞見前錄》《續資治通鑒》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道葆禱寶局閉壁清野丙丙趁風轉帆春蘭秋菊調鷹鳄浪方正字飜黃倒皂奮疾府朝羹魁顧全大局薨殂侯家激烈激擾決意巨象利齒伶牙臨别贈語令聞令望淩翥利其然柳陌花巷脈氣賣杏虎濛汜冥府鳥使盤驗配鹽幽菽片幫漂膏平安劈頭蓋臉耆耋乞胡清靓輕靡琴瑟和諧起疱氣吞湖海雀饧瑞鶴仙深洞豕虎傳訛首縣書旨損人害己擡筐韬碧填格子提法投狹文部顯切先意希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