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协济的意思、协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协济的解释

(1).同心协力,互相支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更相调护,协济於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且诸将不能协济,反自相忌嫉。”

(2).友援;救济;接济。 明 徐渭 《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转餉 关 中 ,伫待 萧何 之协济。”《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六年》:“协济户十八万,自入籍至今十三年,止输半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人之中国观》:“而各省亦以款项协济中央。”

(3).旧时地方政府按中央命令将所征税款协助其他地方政府的部分。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七》:“若尽一县之入用之而犹不足,然后以他县之赋益之,名为协济。” 清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军政府财政纪要》:“ 贵州 夙号贫国,然协济实惠,亦祇承平时有之。”参见“ 协餉 ”、“ 协解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协济(xié j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共同协作的方式给予物质或人力支持,常用于描述跨地域、跨部门的资源调配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的定义,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指“联合救济”或“协同接济”,例如清代税赋制度中“协济银两”即指地方政府间互相支援的财政款项。

从构词角度分析,“协”取“协作、协助”之义,强调多方参与;“济”含“救助、补足”之意,体现资源流动性质。现代汉语中,该词仍保留“系统性支援”的语境特征,例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解释为“为缓解困难而进行的联合资助行为”,常用于政策文件或经济领域,如“东西部协作中的财政协济机制”。

在语法功能上,协济作为及物动词,常搭配“钱粮”“物资”“款项”等具体受事宾语,亦可引申用于抽象资源调配场景。权威语料库显示,该词多出现于政府工作报告、区域经济研究等专业文本,例如《中国财政史》记载:“明代九边军饷常依赖江南各省协济”。

网络扩展解释

“协济”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同心协力,互相支持

指多方共同合作、相互配合以达成目标。例如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记载:“更相调护,协济於朝”,强调在朝廷事务中协调互助。

2.救济、接济

表示通过物资或财力援助他人。明代徐渭在文书中提到“转饷关中,伫待萧何之协济”,即通过物资支援缓解困难。元代文献中也有“协济户”减免赋税的记载,体现经济援助的用途。

3.旧时地方政府的财政协助

特指历史上地方政府按中央指令,将部分税款调拨支援其他地区。例如清代文献提到“酌派协济”,即江南地区向邻近无河患区域提供财政支持。

补充说明

“协济”常与“同心”连用为成语“同心协济”,意为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如《续资治通鉴》中的用例)。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可侧重合作、援助或制度性调配,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用例及历史制度,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闻见前录》《续资治通鉴》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尔泰山脉不知寝食察晓笞妇翁大夫胆颤心惊宕仆当司躭受动撼东户季子放人反且甘鼎个中妙趣公鸡宫锦句吴广柳归根结蒂昏霾箭靶子骄犷计日指期絶巘刻瑑款款而谈廓定枯杨之稊练甲涟纹栗冽林海音梨筒貌侵闷苦米泔水命箓女沙弥攀折羌零锲覈讫了清河青鼠讫役起重蜷嵼群众路线人到中年赛龙舟事火咒龙世名司农仰屋挑大梁晚钟闱姓汙黑闲隙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