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賣杏虎的意思、賣杏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賣杏虎的解釋

傳說 三國 吳 董奉 在 廬山 行醫,治愈的病人,重者使種杏五株,輕者一株,數年植杏十萬餘株。後杏子成熟,于杏林設一草倉,買杏的放一器穀,取一器杏。有人多取,林中就有虎出來追趕,以緻傾覆,回家一量,恰如所放穀。偷杏者往往被虎咬死,然送還杏又可複活。見 晉 葛洪 《神仙傳·董奉》。後因以“賣杏虎”稱嚴以律人者。 元 喬吉 《一枝花·雜情》套曲:“ 曹大家 賣杏虎, 裴小蠻 學撒撇, 溫太真 索粧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賣杏虎”是一個源自古代傳說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1.典故來源

該詞出自晉代葛洪《神仙傳·董奉》。三國時期名醫董奉在廬山行醫時,要求治愈的病人根據病情輕重種植杏樹(重病者種五株,輕者一株),多年後形成十萬餘株的杏林。杏子成熟後,董奉設草倉供人用谷物換杏,并派老虎看守。若有人偷杏或多取,老虎會追趕甚至咬死偷杏者,但歸還杏子後偷杏者又能複活。

2.象征意義

“賣杏虎”代指嚴以律人者,強調對規則的嚴格執行。老虎作為監督者形象,隱喻公正無私的約束力。

3.文學引用

元代喬吉在《一枝花·雜情》套曲中曾化用此典:“曹大家賣杏虎,裴小蠻學撒撇,溫太真索粧鰕”,借以表達對嚴格品格的描述。

4.相關延伸

“賣杏虎”通過神話化的叙事,傳遞了規則至上、善惡有報的價值觀念,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以自然喻人事”的典型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賣杏虎

賣杏虎是一個常用于民間的俚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兇猛、粗暴咄咄逼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賣(卄,個)杏(木,三,口)虎(虍,丶,虍)

來源

賣杏虎一詞最早出現在木心的小說《山海花》中,後來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成為常用的俚語。

繁體

賣杏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作為「賣杏虎」的拼音寫法。

例句

他的脾氣暴躁兇狠,可以說是個賣杏虎。

組詞

賣力、賣弄、賣傻、杏眼、虎視眈眈

近義詞

霸道、兇悍、蠻橫、嚣張

反義詞

和藹、溫和、溫良、和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