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老年。《禮記·射義》:“幼壯孝母,耆耋好禮。” 鄭玄 注:“耆、耋皆老也。”《後漢書·黃瓊傳》:“伏見處士 巴郡 黃錯 、 漢陽 任棠 ,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周書·武帝紀上》:“軍民之間,年多耆耋;眷言衰暮,宜有優崇。”
(2).指老人。《舊唐書·陸贽傳》:“綏輯黎蒸,優問耆耋。” 宋 陸遊 《謝緻仕表》:“繼粟繼肉,以養賢才;祝鯁祝噎,以禮耆耋。”
“耆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 dié,主要用于形容年事已高的老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用法
近義詞與擴展
該詞既指代老年階段,也特指長壽老人,常見于古籍或祝壽場景,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耆耋(qí dié)是指年老而壽命長久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老年人或者年齡很大的人。
耆耋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耳",右邊的部首是"老"。它的總筆畫數為23。
耆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論語》中,其中孔子曾用“耆耋之年”一詞來形容年老的人。
耆耋的繁體字為「耆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耆耋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耆耋」。
1. 這位耆耋之年的老人經曆了許多風雨,卻仍然精神矍铄。
2. 他已經耆耋了,但是仍然充滿智慧和經驗。
耆耋常見的組詞包括:"耆耋之年"、"耆耋壽春"。
近義詞有:"高齡"、"年邁"、"年長"。
反義詞有:"年輕"、"壯年"、"青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