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擡筐”。由兩人擡的裝物大筐。 王願堅 《普通勞動者》:“青年戰士拔腿跑到濾沙架子底下拖來了一隻大擡筐。”
“擡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指由兩人共同擡運的大型裝物筐,常見于體力勞動場景。例如作家王願堅在《普通勞動者》中描述:“青年戰士拖來了一隻大擡筐”。該詞由“擡”(兩人協作托舉)和“筐”(竹編容器)組合而成,屬于具體勞動工具名稱。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列為成語,引申為比喻集體協作、共擔責任。例如形容團隊合作時,可用“擡筐精神”表達共同克服困難之意。但需注意,此用法在權威文獻中出現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口語化表達。
可通過等來源獲取更多語境案例。
《擡筐》是一成語,意為多人合力擡着裝有貨物的筐。它用來比喻衆人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場景。
根據《康熙字典》的分類,《擡筐》的拆分部首為手(扌)和竹(⺮)。它總共由8劃組成。
《擡筐》一詞最早出現于《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公瑾亮以‘ 擡籃 誤中弓箭’ 之事,以自诒於曹操。是以人皆推以為忠良。” 這裡的“擡籃”即為“擡筐”的舊稱,并且過去使用的是“iong”(籃)的繁體字,現代漢字書寫中一般使用簡體字“筐”。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按照古漢字的寫法,《擡筐》的寫法為“扌⺮”。
1. 村民們齊心協力,像 擡筐一樣,将莊稼豐收的喜悅分享給每個人。
2. 在困難面前,我們應該像 擡筐一樣,衆志成城,共同克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