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先意承志 ”。 唐 陳鴻 《長恨歌傳》:“蓋才智明6*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先意希旨漢語 快速查詢。
先意希旨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預先揣摩他人(尤指上位者)的心意,并主動迎合其意圖,常含貶義,強調刻意奉承的行為。以下從釋義、語源、用法三方面解析:
字義拆解
合指通過預判主動讨好他人,隱含"曲意逢迎"的消極色彩。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1卷,第1023頁。
權威詞典定義
"先意希旨"指揣摩尊長或上級的意圖而主動迎合,常見于描述臣子對君主、下屬對上司的谄媚行為。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華書局,2018年,第412頁。
曆史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政論與史書,如: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230頁。
文化語境
在儒家倫理中,此行為被視為違背"直道而行"的君子準則。如孔子言:"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批判虛僞迎合。
來源: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7年,第6頁。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
語義辨析
與"善解人意"不同:"善解人意"側重真誠體察,為中性或褒義;"先意希旨"則強調功利性迎合,屬貶義。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567頁。
“先意希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iān yì xī zh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
原指孝子無需父母明确表達,便能預先領會其心意并順從行事,體現傳統孝道中的“先意承志”精神。
引申義
後衍生為揣摩他人意圖,刻意逢迎讨好,帶有貶義色彩。
部分現代解釋(如)強調“和諧共識”,可能與原典的負面含義存在偏差,需結合權威文獻理解。
榜子比目猼且出鬼大腰吊古頓遜貳臣飯稻馮長樂分形雚觔趹踶龜齡鶴算鶴辔候儀會射挾忿賤辰煎蒸嬌揉造作蕉葉急遞鋪金山救荒九距蕨攗舉要刻扣藍單流逝盧郎盧其滿洲茅龍尼童子叛戾破題杞柳輕颦親骨肉輕重倒置窮秀才秋角戚欣凄啭閃倐施工嗜書俗名太上停逗團聚圖經蚊蟲文酒文書爻五蟲武德賢才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