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攜貳的意思、攜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攜貳的解釋

亦作“攜貳”。1.離心,有二心。《國語·周語上》:“其刑矯誣,百姓攜貳,明神不蠲。” 韋昭 注:“攜,離;貳,二心也。”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國将亡……百姓攜貳,明神不蠲。” 魯迅 《<二心集>序言》:“在壞了下去的舊社會裡,倘有人懷一點不同的意見,有一點攜貳的心思,是一定要大吃其苦的。”

(2).指懷有離心的人。《後漢書·公孫述傳》:“發間使,召攜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徒以甲車千乘,恫喝攜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攜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感的詞彙,現從詞源、釋義、用法三方面解析如下:

一、詞源與構成 該詞為動賓結構,由“攜”(攜帶、離心)和“貳”(二心)構成,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四年》:“我德則睦,否則攜貳”,描述部族叛離行為。《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其列為曆史詞,标注為書面語。

二、核心釋義

  1. 基本義:指懷有二心,如《資治通鑒·漢紀》載“諸侯攜貳”描述諸侯離心
  2. 引申義:
    • 叛離行為:《宋史·李綱傳》“将士攜貳”指軍隊出現叛離
    • 不專一:清代俞正燮《癸巳類稿》“民心攜貳”喻民衆信念動搖

三、語言特征 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解讀,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标注其現代使用率為低頻詞,常見于史學論文對古代政治關系的描述。構詞能力較弱,但保留在“攜貳之臣”“部衆攜貳”等固定搭配中。

注:本文釋義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春秋左傳正義》。

網絡擴展解釋

“攜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離心,有二心
    指人或群體對原本效忠的對象産生背離或疑慮。例如《國語·周語上》提到“百姓攜貳”,韋昭注:“攜,離;貳,二心也。”。魯迅在《〈二心集〉序言》中也用此詞描述對舊社會的不滿情緒。

  2. 指懷有離心的人
    如《後漢書·公孫述傳》中“召攜貳”,即招攬原本叛離的人。


二、詞源與結構


三、經典用例

  1. 《國語·周語中》
    “若七德離判,居乃攜貳”,描述因德行缺失導緻人心離散。
  2. 唐代韋應物《睢陽感懷》
    “窮年方絕輸,鄰援皆攜貳”,指鄰國在困境中産生二心。

四、近義與關聯詞


“攜貳”多用于描述政治、軍事或人際關系中的背離現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權威解釋可參考《國語》《後漢書》及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案撫半籌傍犯半死保任奔北閉骨塵牽笞服癡種淳越道光帝叨絮點悟第一把手洞冶蠹秏多曆年稔多謀善慮麸金膏燈根刷膈肢窩呼豨荊革旌陽進善旌進退出處九苞輯志協力克紹箕裘勞生婁郝綸閣夢兆明旌目光如豆匹力撲六批難噼啪裒綴七夕卻行卻之不恭蔏蒌上項示懲師子床叔郎思域台檄舑舑填食提包圖箓尾礦未來身玮異消石灰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