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攜貳”。1.離心,有二心。《國語·周語上》:“其刑矯誣,百姓攜貳,明神不蠲。” 韋昭 注:“攜,離;貳,二心也。”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國将亡……百姓攜貳,明神不蠲。” 魯迅 《<二心集>序言》:“在壞了下去的舊社會裡,倘有人懷一點不同的意見,有一點攜貳的心思,是一定要大吃其苦的。”
(2).指懷有離心的人。《後漢書·公孫述傳》:“發間使,召攜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徒以甲車千乘,恫喝攜貳。”
“攜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離心,有二心
指人或群體對原本效忠的對象産生背離或疑慮。例如《國語·周語上》提到“百姓攜貳”,韋昭注:“攜,離;貳,二心也。”。魯迅在《〈二心集〉序言》中也用此詞描述對舊社會的不滿情緒。
指懷有離心的人
如《後漢書·公孫述傳》中“召攜貳”,即招攬原本叛離的人。
“攜貳”多用于描述政治、軍事或人際關系中的背離現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權威解釋可參考《國語》《後漢書》及漢典()。
《攜貳》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帶着兩人一同前進、一同行動。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攜和貳。
其中,“攜”是這個詞的部首,讀音為xié,表示攜帶、帶領。它由手部的手字旁和貝字旁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貳”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讀音為èr,表示數字“二”的意思。它由貝字旁和人字旁組成,總共有7個筆畫。
《攜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古代,人們用“貳”表示數字“二”,表示帶着兩個人一起行動或前進。
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相同,都是“攜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攜貳》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不過,由于本段要求不給不相關的回答,無法提供準确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幾個使用《攜貳》的例句:
1. 他攜貳好友來參加聚會。
2. 我們要攜貳知識和技能,共同進步。
3. 攜貳同事去參觀博物館,增加彼此的見識。
組詞:攜手、貳人、攜帶、攜伴、貳友。
近義詞:攜帶、帶領、帶動。
反義詞:單獨、獨行、孤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