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晉 仙人 許遜 。 遜 曾任 蜀 旌陽 縣令,故稱。他曾學道于 大洞君 吳猛 ,後因 晉 室亂而棄官東歸。相傳于 東晉 孝武帝 太康 二年,在 洪州 西山 全家升仙而去。 宋 姜夔 《鹧鸪天》詞序:“古楓, 旌陽 在時物也。” 明 屠隆 《綵毫記·乘醉騎驢》:“簿書作令休雲俗, 勾漏 旌陽 俱是仙。”參閱《太平廣記》卷十四引《十二真君傳·許真君》。
“旌陽”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如下:
字面本義
地理指向
曆史上“旌陽”是蜀國都城(今四川德陽旌陽區),因劉備故鄉而聞名,後成為地域代稱。
仙人許遜的代稱
晉代道士許遜曾任蜀地旌陽縣令,故稱“旌陽”。他師從吳猛,後棄官修道,傳說在東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于洪州西山攜全家升仙,成為道教著名人物。
例句:宋代姜夔《鹧鸪天》詞序中提到的“旌陽”即指許遜。
文化意象
因許遜的傳說,“旌陽”被賦予超凡脫俗、得道成仙的象征意義,常與隱逸、仙道文化關聯。
現代取名中,“旌陽”結合兩字内涵:
“旌陽”既可指代曆史地名、道教人物,也可作為具有文化深意的名字,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細節(如許遜生平),可參考《綵毫記》《鹧鸪天》等文獻。
《旌陽》是一個名詞,指的是飄揚的旗幟或旌旗。這個詞也常用來指代華美盛大的場面或盛況。
《旌陽》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筆畫數為14。
《旌陽》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旌和陽。旌是一種表示榮譽和指揮的旗幟,陽指的是指陽光或正能量的意思。
《旌陽》的繁體字為「旌陽」。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旌陽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書寫「旌陽」這兩個字。
1. 活動現場,五彩斑斓的旌陽在微風中飄揚。
2. 這個晚會吸引了衆多明星和各界名流,場面十分旌陽。
1. 旌旗:指禮儀性質較重的旗幟。
2. 旌表:指顯示榮耀或成就的标志。
1. 旌旗:指揮、旗幟。
2. 盛況:盛大、熱鬧。
1. 破敗:破爛、衰敗。
2. 幽暗:陰暗、昏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