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保任的意思、保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保任的解釋

(1).保守;保持。《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昔陪臣 書 ,能輸力於王室,王施惠焉。其子 黶 ,不能保任其父之勞。” 明 李贽 《複京中友朋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隻此一字,便是 孔 門學派。能親便是生機。些子意思,人人俱有,但知體取,就是保任之擴充之耳。”

(2).擔保。《周禮·秋官·大司寇》“使州裡任之,則宥而舍之” 唐 賈公彥 疏:“雲使州裡任之者,仍恐習前為非而不改,故使州長裡宰保任乃舍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其次則恩澤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藝,官司不考問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義,而朝廷輒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3).指擔保者。《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三年》:“凡募弓箭手、 蕃 捉生、強人、山河戶,不以等樣,第募有保任年十七以上、弓射七鬥、任負帶者。”

(4).特指向朝廷推薦人才而負擔保的責任。《漢書·爰盎傳》“ 盎 兄 噲 任 盎 為郎中”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 盎 為兄所保任,故得為郎中也。”《舊唐書·薛登傳》:“謹案 漢 法,所與之主,終身保任。 楊雄 之坐 田儀 ,責其昌薦; 成子 之居 魏 相,酬於得賢。”《宋史·選舉制六》:“保任之制。銓注有格。概拘以法,法可以制平而不可以擇才,故予奪升黜,品式具在,而又責官以保任之。”

(5).泛指保薦,推薦。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前幾天有 麟 信來,要我介紹他于 公俠 ,我複絕他了,說我和 公俠 雖認識,但尚不到薦人程度……倘與以保任,僨事亦不可知耳。”

(6).佛教語。禅宗謂涵養真性而運用之。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禅宗》:“禅家這種态度的修養,是經過相當努力而有幾個階段的。粗淺些說,至少可分三層次第:最初要有迫切的尋求,其次湊泊悟解,發明心地,再次是‘保任’和‘行解相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禅宗》:“禅家從悟解把握到踐行的本源以後,還須注意保任功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保任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複合動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義項:

一、擔保與确保 該詞的核心語義為對人事或事務的可靠性提供保證。《漢語大詞典》指出其核心用法為"擔保并确保責任履行",常見于法律文書或契約場景,如"保任合同條款須經公證機構認證"(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版)。該義項源于古代保舉制度,唐代法典《唐律疏議》已有"保任不實者,減二等論"的司法記載。

二、職務維系功能 在行政管理語境中特指維持職位穩定性,《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定義為"通過法定程式保持職務存續狀态",如公務員法中的職務保任制度(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此用法常見于組織人事管理文件,強調通過考核機制實現的崗位延續性保障。

三、禅宗修行術語 作為佛教中國化過程中形成的特殊語義,《佛學大辭典》記載其在禅門語錄中指"保持本真之性的修行實踐",臨濟宗典籍有"保任之功,不可暫忘"的教示(來源:《佛學大辭典》修訂版)。該義項專用于禅宗心性修養理論體系,與明心見性的悟後修行階段密切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

“保任”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擔保、承擔責任或保證結果,常見于正式文書或法律場景。例如合同條款中明确“保任方需承擔連帶責任”。

  2. 曆史與古代用法

    • 擔保責任:唐代《周禮》注疏提到“保任”作為擔保行為,如官員推薦人才需對其品行能力負責(《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引例)。
    • 保薦制度:宋代王安石曾批評恩蔭制度中“父兄不保任其行義”,反映古代舉薦人才需連帶擔責的慣例。
  3. 佛教禅宗術語
    指修行者悟道後仍需涵養心性、保持境界的過程,即“保護任運”。如禅宗強調“保任功夫”以鞏固開悟成果。

  4. 其他引申義
    可泛指保守、維持原有狀态,如明代李贽所言“保任之擴充之耳”,強調對内在精神的持守。

該詞核心圍繞“擔保”與“維持”展開,既用于現實責任約定,也涉及精神修養領域。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尤其是曆史文獻與宗教語境中的特殊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舌鳥班家女師标營避複碧紗廚避縮殘忍赤松怵悸村鈔大考笃速二公耳目衆多飛鸢風饕汾海分紅利缹粥副憲負阻幹任绠短絶泉挂號顧客盈門豪發褐衾彙湧交流夾寨夫人急縛景氣冷蔑斂揪廉守寥蕭立春麋滅明識闵天珉玉排媢蒲博遷徙清輝稔成散使上層社會失貌司載隋珍太陽糕叨教枉勞辒辌車溫柔鄉問羊知馬湘妃祥靈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