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後以“勞生”指辛苦勞累的生活。 唐 張喬 《江南别友人》詩:“勞生故白頭,頭白未應休。” 宋 王禹偁 《惠山寺留題》詩:“勞生未了還東去,孤棹寒蓬宿浪花。” 明 劉基 《次韻和孟伯真感興》之二:“無用文章豈療飢,勞生筋骨已支離。” ********* 《夜偕陳世鴻氏、松永氏宿鼓山》詩:“供宿 贊公 房,一洗勞生悴。”
“勞生”是一個源自古典文獻的中文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詳細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勞生”最早出自《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其中“勞我以生”指人生在世需經曆辛勞。後人将“勞生”引申為辛苦勞累的生活或勞碌辛苦的人生()。
“勞生”以《莊子》為哲學基礎,逐漸成為文人表達人生困頓的經典意象。其内涵既包含對生存本質的思考,也反映了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無奈()。如需更完整例句或曆代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勞生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捧着洗刷盤、刷箕器,日夜勤勞努力工作的人。
勞生的拆分部首是力(力)和生(生)。
勞生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勞生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是古代儒家經典之一,用來描述為了謀生而辛勤工作的人們。
勞生的繁體字為「勞生」。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勞生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總體上與現代字形相似。
1. 他是一個勤勞的勞生,每天都早起晚歸。
2. 他奮力工作,是個值得敬佩的勞生。
辛勞、勤勞、勞苦、勞動、勞累
勤勞、辛勤、勤奮、勤懇
懶散、懶惰、懶慢、怠惰、偷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