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羲娥的意思、羲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羲娥的解釋

(1).日禦 羲和 與月神 嫦娥 的并稱。借指日月。 唐 韓愈 《石鼓歌》:“ 孔子 西行不到 秦 ,掎摭星宿遺 羲娥 。” 朱熹 考異引 孫汝聽 曰:“ 羲娥 ,日月也。 羲和 ,日禦; 嫦娥 ,月禦。” 宋 王安石 《聞望之解舟》詩:“黯黮雖莫測,皇明邁 羲 娥 。” 清 姚鼐 《答王生》詩:“塵霿苟不興,萬裡曜 羲娥 。”

(2).泛指歲月。 宋 蘇轼 《次韻楊褒早春》:“破恨徑須煩麴蘖,增年誰復怨羲娥。” 宋 辛棄疾 《西江月·壽祐之弟時新居落成》詞:“隻将緑鬢抵羲娥,金印須教鬥大。”

(3).指日夜。 宋 文天祥 《真州雜賦》:“四十羲娥落虎狼,今朝騎馬入 真陽 。”自序:“首尾恰四十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羲娥,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由“羲”和“娥”兩個部分組成,常用來指代太陽和月亮,或泛指日月、時光。其釋義如下:

一、 核心釋義 羲娥,是“羲和”與“嫦娥”的合稱,分别代表神話中駕駛日車和月車的神靈,後用以代指太陽和月亮,引申為光陰、歲月。這個詞蘊含了古人對日月運行、時光流逝的浪漫想象和哲學思考。

二、 詳細解析

  1. “羲”指羲和:

    • 羲和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太陽女神(一說為太陽的駕車者或母親)。在《山海經》、《離騷》等典籍中均有記載,如“羲和之未揚”(屈原《離騷》),意為羲和尚未揚鞭啟程(太陽未升起)。
    • 因此,“羲”常直接指代太陽。例如,古籍中稱太陽為“羲輪”、“羲馭”、“羲陽”等。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對“羲”的釋義,以及其中“羲和”詞條;《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羲和”條。
  2. “娥”指嫦娥(常娥):

    • 嫦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女,由後羿之妻演變而來,是月亮的象征。如李商隱《嫦娥》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因此,“娥”常直接指代月亮。例如,古籍中稱月亮為“娥輪”、“娥影”、“娥月”等。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嫦娥”詞條;《辭源》“嫦娥”條;《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編著,上海辭書出版社)“嫦娥”條目。
  3. “羲娥”合稱:

    • 将代表太陽的“羲”與代表月亮的“娥”合稱為“羲娥”,是漢語中一種常見的借代修辭手法(以部分代整體,以特征代本體),用以指代日月。
    • 其引申義為光明、時光、歲月。因為日月的運行交替,構成了晝夜更疊、光陰流轉。
    • 例如,唐代文學家韓愈在《石鼓歌》中寫道:“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這裡的“羲娥”即指日月(或日月所代表的文明、典籍)。宋代大文豪蘇轼在《次韻楊褒早春》中也有:“破恨徑須煩麴糵,增年誰複怨羲娥。”此處的“羲娥”即指歲月、光陰。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羲娥”詞條釋義及書證(韓愈詩例);《辭源》“羲娥”條釋義及書證(蘇轼詩例);《全唐詩》、《全宋詞》相關篇目。

三、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羲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ī é,其含義及文化背景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日月代稱
    指日禦羲和(太陽神)與月神嫦娥的并稱,借代日月。該釋義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石鼓歌》中“掎摭星宿遺羲娥”,朱熹注釋稱“羲娥即日月”。宋代王安石、蘇轼等詩人亦沿用此意,如“皇明邁羲娥”形容日月光輝。

  2. 時間象征

    • 泛指歲月:蘇轼詩句“增年誰複怨羲娥”以日月更替表達時間流逝。
    • 指代日夜:文天祥《真州雜賦》中“四十羲娥”喻四十個晝夜。

二、文化淵源

  1. 神話背景
    羲和是上古神話中的太陽女神,《山海經》記載其為帝俊之妻,生十日并司職日禦。嫦娥則為月神,兩者共同構成中國古代日月崇拜的核心意象。

  2. 文學化用
    自唐代起,“羲娥”被文人用于詩詞,如韓愈以“遺羲娥”暗喻遺漏重要事物(日月),凸顯修辭張力。

三、争議與補充

四、總結

“羲娥”本義為日月神祇的合稱,後衍生出歲月、日夜等抽象時間概念,多見于古典詩文。其文化内涵根植于上古神話體系,并在文學傳統中不斷豐富。

别人正在浏覽...

包括變工冰壸秋月兵糧不可知論不厭插腳蟾戶寵賂出花兒垂發廚廪雌霓翠蟬第一産業東繇斷袖之癖讀誦芳規翻黃倒皂斐然公共課貫朽歸棹酣飽豁嘴監戎奸贓捷給階闼哜哜嘈嘈基扃精魄晉王吉召拘士苛擾爛若披掌廉循留台砻甓門情密微翹舌音奇俊親筆輕喬清詠情有獨鐘賽車守茔戶台郎痰涎痛快淋漓文林果五蘟下的手現況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