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糧的意思、兵糧的詳細解釋
兵糧的解釋
軍糧。《三國志·魏志·賈逵傳》:“以兵糧給 休 ( 曹休 ), 休 軍乃振。” 清 龔自珍 《西域置行省議》:“ 貴州 無重兵,官糈兵糧,入不償出,每歲國家賠出五六萬兩至八6*九萬兩不等,未嘗食 貴州 之利。”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兵書。兵谏(進谏時以武力要挾,迫使必從)。兵荒馬亂。兵貴神速。 卒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 糧的解釋 糧 (糧) á 可吃的谷類、豆類等:糧食。糧倉。糧荒。彈盡糧絕。 作為農業稅的糧食:公糧。錢糧。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兵糧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兵糧”是漢語詞彙,指軍隊所需的糧食,即“軍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核心定義:兵糧是古代對軍隊後勤補給中糧食部分的統稱,用于維持士兵的基本生存和戰鬥力。
- 現代對應詞:現代多使用“軍糧”一詞,含義與“兵糧”一緻。
2.曆史用例
- 三國時期:《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記載“以兵糧給休(曹休),休軍乃振”,說明兵糧對軍隊士氣的重要性。
- 清代記載:龔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議》中提到貴州因駐軍少,兵糧消耗與財政收支失衡的問題,反映了兵糧與國家戰略的關聯。
3.擴展說明
- 功能與意義:兵糧不僅是生存物資,更是戰争勝負的關鍵因素。例如,北齊曾因兵糧不足導緻戰敗。
- 文化延伸:現代語境中,“軍糧”可比喻生活必需品,如“知識是思想的軍糧”等抽象用法。
4.相關概念
- 近義詞:軍糧、官糈(特指官府供給的糧食)。
- 反義詞:無直接反義詞,但可對比“民糧”(民間儲備的糧食)。
“兵糧”是古代軍事術語,強調軍隊後勤保障的核心地位。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中的兵糧使用,可參考《三國志》等文獻或軍事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糧》是一個表示士兵所需的食物和服裝的詞彙。下面給出有關這個詞的更多細節:
- 拆分部首和筆畫:《兵糧》是由部首“八”和“巾”組成。它的總共有7個筆畫,其中,“八”部首占據了第二個筆畫,而“巾”部首占據了7個筆畫。
- 來源:《兵糧》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用來表示為士兵提供食物和服裝的物資。
- 繁體字:在繁體中文中,字形為「兵糧」。
以下是一些古時候漢字寫法的變化:
- 小篆字體:兵糧
- 隸書:兵糧
- 魏碑:兵糧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為了保證軍隊戰鬥力,我們必須及時供給兵糧。
2. 作為軍隊的重要保障之一,兵糧的供應必須得到充分的重視。
一些相關詞彙:
- 組詞:兵器、軍糧、軍需、軍械
- 近義詞:軍糧、戰糧
- 反義詞:文物、學糧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