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壸秋月的意思、冰壸秋月的詳細解釋
冰壸秋月的解釋
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潔。
詞語分解
- 冰的解釋 冰 ī 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冰塊。冰淩。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鎮。冰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腳
- 秋月的解釋 .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
網絡擴展解釋
“冰壸秋月”(也作“冰壺秋月”)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品德高尚、清白廉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bīng kǔn qiū yuè(部分資料注音為 bīng hú qiū yuè,可能存在版本差異)
- 比喻義:像盛滿清水的玉壺和皎潔的秋月一樣,象征品格純潔無瑕、光明磊落。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宋代蘇轼《贈潘谷》中的詩句:“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詩中通過對比潘谷粗陋的外表與高潔的内心,強調品德不受外在條件影響。
三、用法與示例
- 古籍用例:《宋史·李侗傳》評價李侗:“願中如冰壸秋月,瑩徹無瑕。”
- 現代用法:多用于贊頌官員、文人等群體的清廉正直。
四、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冰清玉潔、光明磊落
- 文化内涵:
成語融合了“冰壺”(象征純淨容器)和“秋月”(象征皎潔光輝)兩種意象,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對内在品格的推崇。
五、注意事項
- 寫法差異:部分文獻寫作“冰壺秋月”,“壸”(kǔn)與“壺”(hú)字形相近,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
- 適用場景: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蘇轼詩集或《宋史》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冰壸秋月是指秋天夜晚清冷的月光。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這個詞的“冰”部分包含了冫和水兩個部首,總共有五個筆畫;“壸”部分包含了土和士兩個部首,總共有五個筆畫;而“秋”則是由禾、火和日三個部首組成,總共有九個筆畫。 冰壸秋月一詞源自古代文學作品,形容秋天夜晚明亮的月亮反射在冰面上的美景。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根據不同的朝代和書法家風格,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唐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出入。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秋夜的冰壸秋月,透過窗戶灑下一片寒光。 2. 想起那個冰壸秋月的晚上,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溫暖。 一些組詞包括:冰凍、壸狀、秋天、月光、美景。 近義詞可能有:冰壺明月、冰泉秋月。 反義詞可能有:夏日炎炎、烈日炎炎。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