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奇儁 ”。亦作“ 奇雋 ”。1.傑出的人物。《北史·儒林傳序》:“於是超擢奇儁,厚賞諸儒。”
(2).才智特出。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十:“其子甚奇俊,有父風。惟此一事,差慰吾輩意。” 清 吳偉業 《病中别孚令弟》詩之十:“穉子稱奇俊,迎門笑語忙。”
(3).謂文詞新奇俊美。 明 楊慎 《鹬蚌相持》:“古人之文,奇儁如此。”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樊紹述》:“ 樊紹述 《絳守居園池記》如涎玉沫珠……奇雋可諷。” 鄭文焯 《鶴道人論詞書》:“今觀 美成 、 白石 諸家,嘉藻紛縟,靡不取材於 飛卿 、 玉溪 ;而於‘ 長爪郎 ’奇雋語,尤多裁制。”
“奇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í jùn,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
傑出的人物
指才智或成就突出的人,例如《北史·儒林傳序》提到“超擢奇儁,厚賞諸儒”,即指選拔傑出人才。
才智特出
形容人聰明、才能卓越,如宋代張世南在《遊宦紀聞》中描述“其子甚奇俊,有父風”。
文詞新奇俊美
多用于文學評價,指文章或言辭新穎且優美。明代楊慎在《鹬蚌相持》中提到“古人之文,奇儁如此”,即強調文辭的獨特與精妙。
“奇俊”既可指代傑出人物,也可形容才智或文辭的出衆,兼具曆史深度與文學美感。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奇俊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一個人的外貌或者氣質有獨特的魅力、性格優秀的意思。
奇俊的拆分部首是"大"和"人",部首筆畫分别是3畫和2畫。
奇俊源于《詩經·鄭風·風雨》:“奇俊絕代,駿絕勒乘。”這句詩形容了一個人異常優秀、出類拔萃的樣子,後來“奇俊”便被用作形容傑出的人。
奇俊的繁體字是「奇」和「俊」。
在古時候,「奇俊」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他那副奇俊的外表總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奇功、奇特、奇談、俊傑、俊才、俊美
英俊、魁梧、帥氣、出衆、出色
平凡、普通、平庸、平淡、尋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