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代賢臣 尹吉甫 和 召公奭 的并稱。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負荷寄託,則以 伊 周 為師表;宣力四方,則以 吉 召 為軌儀。”
“吉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吉祥召喚的寓意 主要源自傳統祝福場景,指吉祥的召喚,常用于節慶或人生重要時刻的祝願。例如新年賀詞、婚禮祝福等場合,表達傳遞美好期許的象征意義。
二、曆史人物并稱 指周代兩位賢臣尹吉甫和召公奭的合稱,出自晉代葛洪《抱樸子·臣節》。該用法多出現在古籍文獻或曆史讨論中,喻指德才兼備的輔政典範。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第一種祝福寓意更為常見,第二種屬于曆史專有名詞用法,日常使用頻率較低。部分網絡資料可能存在釋義混雜的情況,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吉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祝福和召喚”。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吉(jí)是“口”和“士”兩個部首組成的,表示吉祥、美好的意思;召(zhào)是“口”和“刀”兩個部首組成的,表示呼喚、召喚的意思。
拆分《吉召》的部首是口、士、刀。吉的部首是口和士,士在上方,口在下方;召的部首是口和刀,刀在上方,口在下方。
根據筆畫數計算,《吉召》的總筆畫數是9畫,吉的筆畫數是6畫,召的筆畫數是3畫。
《吉召》是中國傳統漢字,有着悠久的曆史淵源。它被廣泛用于古代書法、文學作品和祝詞中,用來表達幸福祝福和召喚的心願。
在繁體字中,吉的形狀與簡體字相似,召的形狀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吉的形狀與現代寫法相似,采用左右結構,上方為士,下方為口。
召的古代寫法為“又”,表示手在召喚、呼喚的動作。
1. 希望你們能夠獲得吉召之祥,踏上成功之路。
2. 他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名校的吉召。
組詞可以有吉召聯結、吉召人、吉召者等。
近義詞有吉祥、如願以償。
反義詞有厄運、不可得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