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用蝦須織成的護書畫卷的小簾。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寶笈所藏手卷,嘗啟匣見有小簾卷之者,細滑微黃,雲是蝦鬚簾,能辟蛀。”參閱 趙汝珍 《古玩指南續編·古玩瑣碎·蝦須簾》。
“蝦須簾”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一種用蝦須編織而成的簾子,主要用于保護書畫卷軸,具有防蟲蛀的功能。其質地細滑微黃,常見于古代珍貴藏品的保存。
曆史記載
清代文獻《西清筆記·紀庶品》提到,宮廷寶笈所藏手卷使用蝦須簾包裹,可驗證其作為文玩保護工具的實際用途。趙汝珍《古玩指南續編》也對此有詳細記載。
功能特點
除了防護作用,蝦須簾因材質特殊(蝦須細密),也被賦予“精緻”“考究”的象征意義,常見于詩詞中,如《青玉案》中“蝦須簾上銀鈎小”即描寫其精巧形态。
少數來源(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人思慮缜密、謹慎小心,如同蝦須簾般細緻入微。但這一用法未見于古籍或權威文獻,可能是現代衍生義。
蝦須簾更常見的釋義指向實物,屬于古代文玩保護用具;作為成語的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且權威性存疑。
《蝦須簾》一詞是指一種絲質或棉質面料制成的簾子,上面繡有細膩的蝦須圖案。它通常用作窗簾,能起到裝飾家居、遮光、防塵等作用。
《蝦須簾》一詞的拆分部首是 月、川、纟,共計3個部首。拆分後的筆畫數是9畫。
《蝦須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傳統的中國文化,特别是南方地區,對蝦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象征意義。繁體字形為「蝦鬚簾」。
古時候,寫「蝦須簾」的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字形在演變中有所改變。然而,「蝦須簾」的基本含義和形狀應該是相似的。
1. 她的卧室裡挂着一幅精美的蝦須簾。
2. 小明媽媽繡了一條蝦須簾送給他奶奶。
1. 蝦仁:指蝦身上的肉。
2. 簾幕:指簾子和帷幕,用于遮擋或裝飾的紗、綢、布等材料制成的窗簾。
3. 蝦腦:指蝦的頭部,通常指蝦的顱部和感覺器官。
1. 蝦紋簾:指上面繡有蝦紋的簾子。
2. 蝦須窗簾:與《蝦須簾》意思相同,指能裝飾窗戶的簾子。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蝦須簾》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