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東歸;返回。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 欒黶 曰:‘ 晉國 之命,未是有也。餘馬首欲東。’乃歸。” 楊伯峻 注:“ 秦 兵在西,東則歸矣。”《北齊書·杜弼傳》:“其後别與 邢 書雲:‘夫建言明理,宜出典證,而違 孔 背 釋 ,獨為君子。若不師聖,物各有心,馬首欲東,誰其能禦。’”《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今馬首欲東,無可相贐,手制粗鞋一雙,綾襪一緉,聊表微意。”亦省作“ 馬首東 ”。 唐 獨孤及 《代書寄上裴六冀劉二颍》詩:“昔餘馬首東,君在海北汭。” 清 朱彜尊 《效孟東野體即送其還高密》詩:“君今馬首東,讀書歸舊巖。”
“馬首欲東”是一個出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源自《左傳·襄公十四年》:
晉國将領栾黡在伐秦途中,因與其他将領意見不合,說道:“餘馬首欲東”(我的馬頭要轉向東方),隨即率軍返回晉國。楊伯峻注解:“秦兵在西,東則歸矣”,說明“東”在此處指代返回晉國。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左傳》原文或其他典故細節,可參考古籍注解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百度百科)。
《馬首欲東》是指馬頭朝東,即馬在即将行進的時候,頭部已經轉向東方。這個成語用來比喻非常渴望前進或立即行動。
《馬首欲東》的拆分部首是馬首和東,其中馬首的部首是馬(兒馬),東的部首是一(丨)。整個成語共有12畫。
《馬首欲東》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時期的文學家劉孝綽的《世說新語》。其中的故事講述了劉備在演講中說:“我将軍能駕兩千重騎,馬首欲東。”這個成語後來被廣泛使用。
《馬首欲東》的繁體字為「馬首欲東」。
《馬首欲東》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與現代漢字相同。
他急得像馬首欲東,無法等待一秒鐘。
- 馬蹄落地
- 欲速則不達
- 東山再起
- 渴望迎頭趕上
- 急切指望成功
- 好不可耐地盼望
- 臨渴掘井
- 磨蹭不前
- 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