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纨袴的意思、纨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纨袴的解釋

亦作“ 紈絝 ”。亦作“ 紈褲 ”。細絹制的褲。古代貴族子弟所服。《漢書·叙傳上》:“數年, 金華 之業絶,出與 王 許 子弟為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間,非其好也。” 顔師古 注:“紈,素也。綺,今細綾也。并貴戚子弟之服。”後因以借指富貴人家子弟,含貶義。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請婚》:“畫轂鳴騶,紈褲相仍逞貴遊。”《紅樓夢》第一回:“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 洪深 《申屠氏》楔子:“有一個渾身錦繡,而鄙俗不堪的纨袴,調戲那女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纨袴"(也常寫作"纨绔")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詳細意思:

  1. 本義與字面解釋:

    • 纨 (wán): 指細緻潔白的薄綢、細絹,是一種古代珍貴的絲織品。例如《說文解字》釋“纨”為“素也”,指未染色的細絹。
    • 袴/绔 (kù): 在古代特指套褲、胫衣(一種隻有褲腿,無腰無裆,需套在裳或深衣外面的下體之服),與現代意義的内褲或外褲不同。後來泛指褲子。
    • 組合義: 因此,“纨袴”的字面意思就是用精細潔白的絲綢做成的褲子。這本身就是一種奢華服飾的象征。
  2. 引申義與核心含義:

    • 指代富貴子弟: 因為隻有富貴人家的子弟才有能力穿着用珍貴絲絹(纨)制成的褲子(袴),所以“纨袴”很自然地引申為指代那些出身富貴、生活奢侈的年輕人。例如《漢書·叙傳上》提到“(班伯)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間”,這裡的“绮襦纨绔”即指代貴族子弟。
    • 蘊含貶義色彩: 這個詞在使用中,尤其是在後世,逐漸帶有了強烈的貶義色彩。它不僅僅指富貴,更強調這些富貴子弟往往不學無術、遊手好閑、隻知享樂、缺乏才能與進取心。他們依賴祖輩的財富和地位,過着放縱的生活,缺乏責任感和實際能力。例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府子弟,常被視為“纨袴”的代表。
  3. 文化内涵與常用語境:

    • “纨袴子弟”: 這是“纨袴”最常用的組合形式,專指那些依仗家庭富有、不務正業、驕奢淫逸的富家子弟。這個詞組深刻地反映了社會對這類寄生性、無貢獻人群的批判。
    • 與“膏粱”并列: 常與“膏粱”(肥肉和細糧,指精美的食物)連用為“膏粱纨袴”或“纨袴膏粱”,更全面地描繪富貴人家子弟在衣食住行上的極度奢華。
    • 文學中的批判形象: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纨袴子弟”常作為反面形象出現,用以批判社會的不公、階級的固化以及財富對後代的腐蝕作用。

總結來說,“纨袴”一詞從指代用細絹制成的奢華褲子,引申為指代穿着這種褲子的富貴人家子弟,并最終固化為一個帶有強烈貶義的詞彙,特指那些生活奢侈、不務正業、缺乏才能與責任感的富家子弟(即“纨袴子弟”)。 它承載着對社會階層分化和某些寄生生活方式的批判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

“纨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淵源

  1. 起源:最早見于《漢書·叙傳》,原文“绮襦纨袴”描述貴族子弟的服飾特征。
  2. 文學引用:杜甫詩句“纨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進一步強化了其貶義色彩,諷刺纨袴子弟的享樂與儒生的困頓。

三、用法與演變

四、現代應用

如今該詞仍用于批評奢侈懶散的富家青年,例如:“這些纨袴子弟揮霍無度,毫無進取心。”

從服飾到身份象征,“纨袴”生動體現了古代社會階層差異,并在語言演變中成為特定群體的文化符號。

别人正在浏覽...

慠如不得人心車轭詞牒磁鋒翠帟丹巘鼎湖山斷定繁音促節風裳附筆複業服章高架路共首關糧關山阻隔規隨鼓櫂含哀畫樓狐禅賄漏扈聖江靡加速借單,借單兒饑倦金剛力士紀念堂進棹技系君子好逑崌山考訂孔宣壘城俪曲録用毛粟夢覺夢泡綿紙秘軌漚洩平倉清蟾青天霹靂起早挂晚騷壇叔達溯遊談演天魔外廠銜曜霞想席藉信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