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坦的意思、履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坦的解釋

行于坦途。喻處境順利。語本《易·履》:“履道坦坦。”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行藏任命,窮達由天,願勿過憂,行當履坦。” 清 李漁 《奈何天·焚券》:“愁來沽酒須防醉,雖履坦,也防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履坦"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本義指行走于平坦道路,引申為身處順境、行事無礙的狀态。該詞源自《周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原指遵循正道則前路平坦,後經語義演變形成固定用法。其核心語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1. 本義溯源

    《漢語大詞典》釋為"行于坦途",強調字面空間意義,如明代張居正《賀瑞雪表》"履坦兢懷,敢忘日慎"即用本義。《周易》原典通過卦象闡明"履坦"與道德實踐的關聯,認為君子持正守中則能化險為夷。

  2. 引申義發展

    清代《佩文韻府》收錄該詞時,已衍生出"處境順遂"的抽象含義,如形容仕途順利稱"宦海履坦"。現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歸入人生境遇範疇,強調順境中的心态修養。

  3. 哲學内涵

    《周易集解》引荀爽注:"謂二履中和,所履皆坦",揭示"履坦"與中庸之道的關聯。儒家認為"坦"不僅是客觀境遇,更是主體修為達到的境界,如《朱子語類》論及"心坦則路自平"的辯證關系。

  4. 文學應用

    該詞多用于題贈、賀辭等文體,清代《骈字類編》載錄"履坦"與"鳴謙"對仗的用例,體現其在典雅語境中的勸勉功能。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書面語,如"履坦之時尤需慎行"的警句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履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ǚ tǎn,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行于平坦的道路”,字面可拆解為“履”(行走)和“坦”(平坦)的組合。

  2. 引申義
    比喻處境順利、人生道路無阻礙。這一含義源自《周易·履卦》中的“履道坦坦”,強調遵循正道則前途平坦。


二、古籍與用例

  1. 出處
    《周易·履卦》最早提出“履道坦坦”,意為遵循道義則道路平坦。後世将其簡化為“履坦”。

  2. 文學引用

    • 明代陳汝元《金蓮記·焚券》:“行藏任命,窮達由天,願勿過憂,行當履坦。”
    • 清代李漁《奈何天·焚券》:“雖履坦,也防危。”
      以上用例均以“履坦”表達對順境的期許或提醒順境中需保持謹慎。

三、注意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易》原文或權威詞典(如、)。

别人正在浏覽...

背公表頭賓朋髀臋不挂眼不智裁剪采録蒇工朝日蠢陋慈善覆窠談高筵鈎刃瓜時熯薪鴻舉花鼓黃旄黃須客嗟乎劫鼠倉金華宴困守臨年羅衫綿纩面色如土迷留目亂民義拿雲手缥色屏隱皮室兵否臧遷延稽留戚嗟琴挑文君親子戚誼辱诟騷壇閃明世短蘇井縮頞索居歎恨逃限添線頭明頽唆土埋半截外厲内荏亡過往者聞風鄉路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