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海中大蝦觸須。長數尺,可為簾。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滬》:“波中植甚固,磔磔如鰕鬚。”
(2).蝦須簾。《全唐詩》卷七八五載《小蘇家》:“倚門腸斷鰕鬚隔,堂内月娥橫剪波。” 明 陸采 《明珠記·酬節》:“夾道緑槐陰重,日上鰕鬚。”參見“ 鰕鬚簾 ”。
“鰕須”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xiā xū,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
該詞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中,現代漢語使用較少。
鰕須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指代魚類的魚須。
鰕須的部首是魚(魚),總共有20個筆畫。
鰕須是一個造字的漢字,其來源于魚(魚)和須(須)兩個字的合成。須表示魚須,而魚作為描繪魚類的符號。
鰕須的繁體字為鰕鬚。
在古時候,鰕須的寫法為魚鬚。
1. 他細心地觀察魚兒的鰕須,以便了解魚類的生活習性。
2. 這種魚的鰕須特别長,并且非常靈敏。
魚須、魚鳔、鳗魚須、魚胡子
魚須、魚須毛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