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铨注的意思、铨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铨注的解釋

謂對官吏的考選登錄。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铨曹》:“明年,銓注復歸之吏部,承前所司注拟,皆約官資,升降之時,難于允愜。”《元典章新集·吏部·承蔭》:“驗其品格,先為銓注,俾資俸月,養榮其親。”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明初翰林不由進士》:“命下吏部,惟銓注而已。”參見“ 注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铨注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性官職術語,指古代吏部對官員的考核、選拔與注冊任命過程,具體包含以下含義:

  1. 铨選與注冊的綜合流程

    “铨”指衡量、選拔官員(如根據資曆、政績等),“注”指登記、拟定官職。合稱指吏部對候任官員進行考核後,将其姓名、拟任職位登記造冊并上報審批的完整程式。例如清代官員需經吏部“铨注”後方能正式赴任(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1卷)。

  2. 古代職官制度的核心環節

    在明清時期,“铨注”是吏部文選清吏司的專職,涵蓋對官員的資格審查、職位分配及檔案記錄。這一制度确保了官員任免的規範化和中央集權管理(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明史卷》)。

  3. 詞源與結構解析

    • 铨:本義為衡量輕重的器具,引申為評量人才。《說文解字》釋為“衡也”,後專指官吏選拔。
    • 注:意為記載、登記,如《周禮》中“注其職”即記錄職責。二字組合凸顯古代職官管理的系統性(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4. 現代漢語中的演變

    隨着科舉與職官制度的消亡,“铨注”已成為曆史詞彙,僅見于文獻研究。其部分職能由現代人事考核、檔案管理制度繼承,但術語本身已不再使用(來源:《漢語曆史詞彙學概要》)。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铨注”是古代官吏選拔制度中的專業術語,主要含義為對官員的考選、登記及職位分配。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曆史用例

  1. 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铨曹》記載:“銓注復歸之吏部”,說明唐代由吏部負責官員的考選登錄。
  2. 元代:《元典章新集·吏部·承蔭》提到“驗其品格,先為銓注”,指根據官員的品行資曆進行職位分配。
  3. 清代:俞樾在《茶香室續鈔》中提及“惟銓注而已”,反映清代沿用類似制度。

與其他概念的關聯


注意

部分資料(如)将“铨注”解釋為“權衡、推敲”,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以古代職官制度中的考選登錄含義為準。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代選官制度,可參考《封氏聞見記》《元典章》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幫硬标檢布帆無恙層巢柴棘癡聾怵目驚心蠢迪檢押短番多曾吠嘷光華渾不似互扇轎車金口禦言就試卷駡決命争首郡地軍角鵕鳥拘攝口啍攔約雷芽良才免臣迷樂洞明燥模拟慕聲内流流域捏陷爬蹉佩馬棚橹辟邪鐘撁五挂四日鑄山廧審稿人射數失交手鼓舞蜀刀斯文掃地倘來之物體信投鈎王路危法位能問辨五罰獻豆香椀香燕小朝廷新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