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産階級掌握政權後,在一定時期内為培養工農及工農幹部,使他們迅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而設立的學校。我國于1950年創立。修業期限三年。畢業後,經考試可升入各種高等學校。自1955年秋季起停止招生。
工農速成中學是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5年)為快速提升工農幹部及工人文化水平而設立的特殊教育機構,其核心含義與曆史背景可歸納如下:
該詞由“工農”“速成”“中學”三部分組成:
為鞏固新生政權,快速培養具有革命經驗的工農幹部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如1950年北京實驗工農速成中學(現人大附中前身)率先創辦,由中央教育部直接領導,首批學生多為參加過革命鬥争的基層幹部。
這一教育形式在短期内顯著提升了工農群體文化素質,為新中國輸送了大量建設人才。如北京實驗工農速成中學1950-1954年間培養的1400餘人中,多人成為各領域骨幹。其辦學經驗也為後續成人教育體系提供了參考。
如需查看具體學校案例或政策文件,可參考來源、9、10等官方校史資料。
《工農速成中學》是指一所專門面向工農階級的普通中學,旨在快速培養工農階級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工農速成中學》的拆分部首是“工”、“農”、“速”、“成”、“中”和“學”,其中,“工”、“農”和“中”分别為獨體字,筆畫分别為4畫、7畫和4畫;“速”和“學”為偏旁部首,筆畫分别為10畫和8畫;“成”為會意字,由“我”、“戈”和“戈”組成,總筆畫12畫。
《工農速成中學》這一詞語來源于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旨在全面推進工農階級的素質教育。在簡化字後,繁體字寫作《工農速成中學》。
在古時候,“工”、“農”、“速”、“成”、“中”和“學”的字形有一些變化,例如,“工”字的古體字是“工”字旁和“口”字相連,表示勞動的意思;“農”字的古體字是“田”字和“隹”字相連,表示與農業相關的事物;“速”字的古體字是“束”字旁和“足”字相連,表示快速的動作;“成”字的古體字是“我”字和兩個“戈”字相連,表示完成的意思。
1. 他是一名工農速成中學的學生,将來有望成為一名優秀的技術工人。
2. 這所工農速成中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1. 工農合作:指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合作關系。
2. 速成班:指為既定時間内快速掌握某一技能或學科知識而開設的培訓班。
工農培訓中心、工農學院
精英教育、名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