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工農速成中學的意思、工農速成中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工農速成中學的解釋

無産階級掌握政權後,在一定時期内為培養工農及工農幹部,使他們迅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而設立的學校。我國于1950年創立。修業期限三年。畢業後,經考試可升入各種高等學校。自1955年秋季起停止招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工農速成中學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為加速培養工農幹部而設立的特殊中等教育機構。該名稱屬于名詞性短語,由限定詞"工農"、形容詞"速成"和中心詞"中學"構成,整體采用偏正結構,強調教育對象的階級屬性和辦學效率。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壓縮學制(通常3-4年)和強化基礎課程,幫助産業工人、農民及基層幹部快速掌握中等文化知識,為進入高等院校深造創造條件。這種教育形式體現了建國初期"教育為工農服務"的政策導向,課程設置突出政治理論、國文、數學和自然科學等基礎學科。

教育部1950年頒布的《關于舉辦工農速成中學的暫行實施辦法》規定,招生對象須具備三年以上工齡或農業生産經驗,年齡限制在18-35周歲。據統計,至1955年全國共創辦87所此類學校,累計培養學員近5萬人。1955年11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逐步停止招生,至1958年完成曆史使命,其辦學經驗為後續成人教育體系提供了重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工農速成中學是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5年)為快速提升工農幹部及工人文化水平而設立的特殊教育機構,其核心含義與曆史背景可歸納如下:

一、詞義解釋

該詞由“工農”“速成”“中學”三部分組成:

二、設立目的

為鞏固新生政權,快速培養具有革命經驗的工農幹部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如1950年北京實驗工農速成中學(現人大附中前身)率先創辦,由中央教育部直接領導,首批學生多為參加過革命鬥争的基層幹部。

三、曆史背景

  1. 政策推動:1949年首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教育向工農開門”,1950年4月全國首所工農速中開學,1954年上海等地新建多所同類學校。
  2. 課程特色:采用文化課(語文、數理化)與政治課結合模式,并組織工廠、農村實踐,強調理論聯繫實際。
  3. 終止原因:1955年因教育政策調整停止招生,1958年最後一屆學生畢業,總計培養約萬人。

四、曆史意義

這一教育形式在短期内顯著提升了工農群體文化素質,為新中國輸送了大量建設人才。如北京實驗工農速成中學1950-1954年間培養的1400餘人中,多人成為各領域骨幹。其辦學經驗也為後續成人教育體系提供了參考。

如需查看具體學校案例或政策文件,可參考來源、9、10等官方校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遍疊标名蟬連螭蟠廚戶出爵春皇倒流兒搭轉的笃戲甸師铤鹿頂趟都根主兒斷鴈翻地浮蕩瑰聞駭惶海陸空黑室禾苗化流畫卵雕薪黃猩子火熾講呈説告講導解弁揭曉京坻啾飕吉月絶詣居亭主客席鑛璞攔擋隆濟盧都子夢言密辦莫邪南北朝體娘舅绮節豈能蛐蟮奢靡勝衣糁盆收帑收殄韬情謄錄讬神妄念五丁響赴小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