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散漫。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二:“皇天平分成四時,春氣漫誕最可悲。”
(2).空泛虛妄。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餘謂佛,西方之達人也。其言汪茫漫誕,貫生死鬼神無有濱涯,合萬物之妄以為一真。” 宋 蘇舜欽 《投匦疏》:“今限字二百,束之對偶,則皆漫誕而無功,緐博而寡要,不可施用,是為空言。”
“漫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散漫隨意
指言行或态度缺乏嚴謹性,帶有隨意、輕率的特點。例如唐代韓愈在《感春》詩中用“春氣漫誕”形容春天的氣息散漫無拘束。
空泛虛妄
形容内容不切實際、缺乏依據。宋代宋祁在《宋景文公筆記》中提到佛家言論“汪茫漫誕”,即指其空泛廣博而難以捉摸。
“漫誕不稽”是衍生成語,意為“隨意亂說、荒誕不實”,出自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例句:“其說漫誕不稽,不可輕信”。
“漫誕”既可指行為态度的散漫,也可指言論内容的虛妄,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類來源。
漫誕(màn dàn)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事物荒唐離奇、荒謬不經、草率等。
漫誕的拆分部首是「氵」和「言」,其中「氵」是水的象形字,表示液體的意思,「言」表示與言語相關的意思。漫的拼音是màn,誕的拼音是dàn。
漫的筆畫是8畫,誕的筆畫是9畫。
「漫誕」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文士跋涉記》一書中。現代漢語中使用的「漫誕」一詞在繁體字中保持一緻,不顯示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漫誕」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的區别。
1. 這個故事情節漫誕離奇,難以置信。 2. 他的言談舉止漫誕古怪,讓人很難理解。
漫誕的相關詞彙有:漫畫、漫遊、漫步、漫天、誕生、誕辰等。
近義詞:荒唐、荒誕、滑稽、可笑。
反義詞:嚴肅、莊重、合理、正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