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疢疾的意思、疢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疢疾的解釋

(1).疾病。《周禮·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疢疾險中。” 鄭玄 注:“牛有久病則角裡傷。” 宋 陸遊 《病起雜言》詩:“國不可無災眚,身不可無疢疾。無災之國亂或更速,無疾之身死或無日。” 明 宋濂 《樗散生傳》:“生脩善藥以活疢疾者,有功於民甚博。” 清 唐甄 《潛書·卿牧》:“去苛歛,如藥石之攻疢疾。”

(2).猶憂患。《孟子·盡心上》:“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恒存乎疢疾。” 明 歸有光 《昭慈孟皇後》:“古所謂疢疾生智慧者與。”

(3).疵病。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數》:“物疢疾莫能為仁義,唯人獨能為仁義;物疢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獨能偶天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疢疾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古代漢語和文學作品中,意指疾病、病痛或身體上的不適。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讀音、詞源及用法,确保内容權威可靠。

一、基本定義

疢疾由“疢”和“疾”兩個漢字組成,均表示疾病的意思。在《漢語大詞典》中,“疢”被定義為“病也”,指身體上的病痛或不適;“疾”同樣解釋為“病也”,強調快速發作的疾病。因此,“疢疾”整體意為“疾病”或“病痛”,常用于描述身體或精神上的苦楚。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讀音與字形

三、詞源與曆史演變

疢疾源于先秦時期的古典文獻,最早見于《詩經》和《論語》等典籍。例如,在《論語·雍也》中,孔子提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雖未直接使用“疢疾”,但“疾”字體現了該詞的語義基礎。後世如唐代詩歌中,常以“疢疾”比喻人生苦難或社會弊病,反映了其從具體疾病向抽象隱喻的演變。來源:《辭源》。

四、用法與例句

在現代漢語中,疢疾較少用于日常口語,多見于文學作品、曆史文本或成語引用中。其用法強調書面性和典雅感。

通過以上解釋,疢疾的核心含義始終圍繞疾病概念,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和曆史深度。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辭海》。

網絡擴展解釋

“疢疾”一詞的含義可從多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1. 本義:疾病(尤指熱病)
    “疢”本義為熱病,如《說文解字》解釋“疢,熱病也”()。古籍中常見“疢疾”表示身體疾病,如《左傳·成公六年》提到“美疢不如惡石”(),指疾病帶來的痛苦。

  2. 引申義:憂患與精神痛苦
    該詞常比喻内心的憂慮或困境。例如《詩經·小雅·小弁》中“心之憂矣,疢如疾首”(),形容煩憂如同頭痛般折磨人。《三國志·馬超傳》中的“疢如疾首”也屬此類用法()。

  3. 抽象義:道德或事物的缺陷
    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用“疢疾”指代人與萬物的瑕疵,如“物疢疾莫能為仁義”,強調人性或事物的不完美性()。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暴暵辯通别将避命蠶妾臣隸鉏墾春澌啜人賊鏦铮湊膽子攢集搭毛蓋大盟丹螢颠殒冬月都甸方技飛聲輔嗣富煴感恩隔硋共價化合物宏琏厚土徽纻昏濁急放九兩君子之接如水考降浪酒閑茶練習曲陵陷馬口錢銘章愍護破二作三奇彩輕行任其自流辱恥山高水險山水衲社鳴沈放申錫蛇書失匕適意樹身滕薛争長外展神經王社危栗謝婆菜吸溜疎剌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