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淳樸”
亦作“ 醇樸 ”。淳厚質樸。《後漢書·天文志上》:“三皇邁化,協神醇樸。” 晉 陸機 《招隱》詩:“至樂非有假,安事澆醇樸!”《清史稿·高宗紀二》:“以 山西 風俗醇樸,諭疆吏教養兼施,小民崇習禮讓。” 郭沫若 《蜩螗集·<松崖山市>詩》:“紅衣紛爛漫,醇樸意難勝。”
見“ 醇樸 ”。
“醇樸”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詞彙,目前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均未收錄該詞條。從構詞法分析,“醇”本義指酒味濃厚,引申為質樸純粹;“樸”則指未經雕琢的天然狀态,組合後多指向“淳厚樸實”的意境。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偶有出現,如《清史稿·儒林傳》載“其學醇樸無華”,強調學術風格的純粹性。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社會語境下更常用“淳樸”表達類似含義,《現代漢語詞典》對“淳樸”的釋義為“誠實樸素”,多用于形容民風或人的品質。建議在正式書面表達中優先選用規範詞彙“淳樸”。
(參考資料: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2.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醇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醇樸”與“淳樸”同義,指代淳厚質樸的品性,多用于形容人或社會風氣具有自然純真、不加修飾的特質。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描述古代民風(“三皇時期民風醇樸”),或對比現代社會與傳統的差異(“醇樸的鄉村生活”)。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文獻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巴鬥拜疏佛貍避竈彩杖裁制蠶織朝漢台稱臣侈博酬効楚妃歎春眼顣頞醋葫蘆待古當管倒茬點鬼火惡木負累恭饬鈎斫湔刷薦延焦蕭截教謹辭靖亂急卒蠲忿犀口辨狂疾纩息來處朗抱諒情裡試柳編掄才厖厚滅貼内篇年近古稀劈雷勸業場沈怨搠筆瑣姿潭淵天朗氣清微遠下馬仙蟾險世仙薮哓論嚣滓遐胄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