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官署;諸衙門。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名教》:“庶司之官,有能潔己愛民,以禮告老,而家無儋石之儲者,賜之以五頃十頃之地。”
“庶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和文獻使用背景來理解:
基本解釋
“庶司”指各官署或諸衙門,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政府機構中的不同部門。例如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名教》中提到“庶司之官”,即指各官署的官員。
字義分解
文獻例證
清代顧炎武曾用此詞描述廉潔官員:“庶司之官,有能潔己愛民……賜之以五頃十頃之地”,此處“庶司”明确指向官署機構。
易混淆點
需注意“庶”單獨使用時可能指“百姓”(如“庶民”),但“庶司”整體含義偏向官署,而非普通民衆。
總結來看,“庶司”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政府職能部門的集合,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庶司》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可以指代官職、行政部門或代表群體。在不同的語境下,其具體意義可能有所不同。
《庶司》的拆分部首為床(chuáng)和吏(lì),床的拼音為chuáng,吏的拼音為lì。它一共有十五個筆畫。
《庶司》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制。庶一詞意為平民或百姓,司則表示管理或監督。綜合起來,庶司即指管理平民事務或監督百姓的官員或部門。
《庶司》的繁體字為「庶司」,在繁體中,「庶」的上方多了一個「廣」字旁。
古時候,「庶司」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相似的意思。在古代文獻中,有時也可以看到「庶慮」或「庶幾」的寫法,但它們仍然表示類似的概念。
1. 我們需要找到一位能夠負責庶司事務的官員。
2. 這個部門的職責是處理庶民的相關問題,因此被稱為庶司。
1. 庶民:指代普通百姓,與庶司密切相關。
2. 主司:指主要負責或監督的官員或部門。
3. 庶務:指庶民事務,與庶司緊密相關。
1. 庶務:與庶司的意義相近,都指代管理庶民事務的官員或部門。
2. 庶民司:具有與庶司類似的意思,指代管理庶民事務的官員或部門。
1. 主司:與庶司相對,指主要負責或監督的官員或部門。
2. 朝廷:指代統治者或中央政府,與庶司作為下級機構存在着對立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