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厭的意思、銷厭的詳細解釋
銷厭的解釋
抑制并消滅。《漢書·王嘉傳》:“今 雲 等至有圖弑天子逆亂之謀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務聰明以銷厭未萌之故。” 顔師古 注:“厭音一涉反。”
詞語分解
- 銷的解釋 銷 (銷) ā 熔化金屬:銷金。銷毀。 去掉:銷案。銷賬。銷髒。銷魂。銷蝕。銷聲匿迹(形容藏起來,不在公開場合出現)。報銷。 開支,花費:開銷。 出賣貨物:銷售。銷路。供銷。 機器或器物上像釘子的零件
- 厭的解釋 厭 (厭) à 嫌惡,憎惡:厭惡(?)。讨厭。厭倦。喜新厭舊。不厭其詳。學而不厭。 滿足:貪得無厭。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銷厭是古漢語中的祭祀術語,指通過特定儀式消除災禍或邪祟,使其停止侵擾。該詞由“銷”(消除)與“厭”(通“壓”,鎮壓)複合而成,強調以祭祀手段平息災異。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 消災止祟
指通過祭祀、祈禱等方式消除災禍或邪祟的侵擾。如《漢書·郊祀志》記載漢武帝為平息災異,命人“銷厭變異之術”,即通過祭祀儀式鎮壓不祥之兆。
- 儀式性鎮壓
“厭”通“壓”,含壓制、鎮壓之意,“銷厭”特指借助宗教儀式實現災禍的物理性消解。
二、詞源與結構
- 銷:本義為熔化金屬,引申為“消除”。《說文解字》釋“銷”為“铄金也”,後擴展指抽象事物的消散。
- 厭:通假字,同“壓”。《漢書注》明确“厭”即“鎮壓”,如“厭勝”指用法術壓制邪祟,“銷厭”與之同源。
三、文獻佐證
- 《漢書·郊祀志》
漢武帝時期,方士栾大自稱能“銷厭災異”,通過祭祀儀式消除災禍(原文:“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緻……然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
- 《漢語大詞典》
收錄“銷厭”詞條,釋義為“消除災禍”,并引《漢書》為例證。
四、文化背景
“銷厭”反映了漢代盛行的災異觀與祭祀文化。古人認為天象異常、自然災害皆因天道失衡或鬼神作祟,需通過官方祭祀(如郊祀、禳祭)實現“銷厭”,維系天人和諧。該詞盛行于漢代,後世逐漸被“禳解”“厭勝”等替代。
權威參考來源:
- 《漢書·郊祀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國學大師《漢書》原文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網絡擴展解釋
“銷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āo yàn,其含義在不同來源中略有差異,需結合權威解釋和語境綜合理解:
1.基本釋義
- 抑制并消滅:大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辭海等)均指出,“銷厭”指通過抑制手段消除某事物。例如《漢書·王嘉傳》中的用例:“銷厭未萌之故”,意為在禍患未成形前便加以遏制和消除。
2.其他解釋
- 厭惡、讨厭: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厭惡”。但這種用法缺乏古籍或權威詞典的佐證,可能與單字“厭”的常見含義混淆。
3.用法與語境
- 古籍用例:在曆史文獻中,“銷厭”多用于描述對災禍、隱患的主動壓制,而非單純的情感表達。例如顔師古注釋《漢書》時強調“銷厭”為“消除未萌之患”。
4.辨析
- 現代語境下,“銷厭”極少使用,建議優先參考權威典籍或詞典的釋義,避免與“厭惡”等常見詞混淆。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核實曆史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暗風白黑不分把麻阪泉師鄙暗熛矢表音法才捷策戒塵熛傳聲筒出人望外盜鈔獨步當時頓碌多瘿餓虎擒羊二史浮縣戈馬觀觑館長鬼佬函約呵欠紅翠幻燈片講呈說告箭镞開快車枯魚之肆老父母老萊牢籠雷訇樂女兩班淩塊論報爐眼毛質妙趣貧栖親狎曲城驅奪熱帶氣旋生物學士師收箭投壺電笑文雞渥潤蝸蚓倭子烏龍粅粅下巴颏翔驟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