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碌的意思、頓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碌的解釋

方言。猶折騰。《醒世姻緣傳》第六6*四回:“你這們涎不癡的,别説 狄大嫂 是個快性人,受不的這們頓碌,就是我也受不的。”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頓碌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頓碌”是一個方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 拼音與詞性

    • 拼音:dùn lù()。
    • 詞性:動詞。
  2. 釋義
    指折騰、反複操勞,多帶有“反複使人煩擾或受罪”的意味。例如:“你這們涎不癡的,别說狄大嫂是個快性人,受不的這們頓碌,就是我也受不的。”()

  3. 出處與語境

    • 最早見于明末清初小說《醒世姻緣傳》,書中用“頓碌”形容對他人的頂撞或煩擾,例如第六十四回中的對話()。
    • 現代方言中多用于魯西南、蘇北等地區,表示因瑣事反複糾纏或使人勞累。
  4. 同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頓捽()。
    • 關聯詞:“碌”單獨使用時,可表示平凡、繁忙(如“勞碌”),但“頓碌”整體更偏向“折騰”的負面含義()。
  5. 例句補充

    • 方言用法:“孩子病了,她成天頓碌着找大夫抓藥,累得夠嗆。”()

“頓碌”是帶有方言色彩的動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反複操勞”或“煩擾”的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地區用法差異,可參考《醒世姻緣傳》及相關方言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碌》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快速、連續地發生或進行的動作或情況。下面是關于《頓碌》的詳細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頓碌》的拆分部首是“頁”。它的總筆畫數為14。 2. 來源:《頓碌》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并在現代漢語中普遍使用。它常用來形容某種頻繁的、連續的動作或情況。 3. 繁體:《頓碌》的繁體字為「頓碌」。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頓」字的寫法略有不同。通常是上半部分為“雲”字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為“冖”字即“宀”,表示頂部遮蓋狀态;而「碌」的寫法相對現代一些字體有細微差異,但整體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5. 例句: - 他的手指頓碌地敲打着鍵盤。 - 那場雨下得頓碌不停,一直持續了一個小時。 6. 組詞:與《頓碌》相關的組詞有:頓時、頓悟、一頓、頓挫、頓時間等。 7. 近義詞:與《頓碌》近義的詞彙有:連續、頻繁、接連不斷。 8. 反義詞:與《頓碌》意思相反的詞彙有:停滞、靜止、斷斷續續。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需進一步了解,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