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蝸蚓的意思、蝸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蝸蚓的解釋

蝸牛與蚯蚓。亦喻微小的事物。 唐 賈至 《議楊绾條奏貢舉疏》:“夫以蝸蚓之餌,雜垂滄海,而望吞舟之魚至,不亦難乎?” 金 景覃 《天香》詞:“閒階土花碧潤,緩芒鞋恐傷蝸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蝸蚓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蝸”(蝸牛)和“蚓”(蚯蚓)組成,指代兩種常見的無脊椎動物。根據《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其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讀:

  1. 動物學指代

    蝸蚓泛指蝸牛與蚯蚓,二者均屬陸生軟體動物或無脊椎動物。蝸牛以螺旋形外殼為特征,行動緩慢;蚯蚓則體呈圓筒狀,栖息于土壤中。兩者常被并提,用于描述微小生物或自然生态中的分解者角色(來源:《漢語大詞典》)。

  2. 比喻義與文學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蝸蚓常象征卑微、渺小的事物。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遊悟真寺詩》中“蒼苔黃蝸蚓,風雨剝殿壁”,以蝸蚓襯托古寺的荒涼寂寥。此用法突出其“微不足道”的引申義,暗含對生命脆弱性或環境變遷的感慨(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需說明的是,“蝸蚓”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語境。其釋義可參考《辭海》《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但因版權限制,此處無法提供具體頁面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蝸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用法場景綜合理解:

一、字面含義及比喻義(較常見)

蝸蚓由“蝸牛”和“蚯蚓”兩種動物組合而成,字面指這兩種微小生物。在文學中常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例如:

二、成語用法(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定義為成語,形容人行動遲緩、懶散無力的狀态,含批評或諷刺意味。例如:

三、使用建議

  1. 古典文學:優先采用“微小事物”的比喻義,需結合上下文分析。
  2. 現代口語:若使用成語義,需注意語境是否恰當,避免歧義。

兩類解釋的差異可能源于古今用法演變,建議根據具體文獻或表達需求選擇。

别人正在浏覽...

哀鴻滿路晻霭拌和鼻準勃勃罷士大伯爺禱巫典重丁父艱督録多昬遏滅伏手扶危定傾革佃赓和瓜廬顧盼生輝洪音後脊梁皇人花心鍵控傢什接櫃警司激擾酒潮龛赭珂衛狼湯渠老之将至遛步麗淫絡緯戮屍鹿銜麥麨賣人情莽瀁慕名墓木已拱扳害配亨貧尪鋪蓋卷樵室請自隗始秦娘四化建設探骊陶郁條幾提籃通瘀外鄉鹹繩顯聖消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