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戒的意思、策戒的詳細解釋
策戒的解釋
天子策書上的警戒之言。《漢書·梁孝王劉武傳》:“ 哀帝 建平 中, 立 復殺6*人,天子遣廷尉 賞 、大鴻臚 由 持節即訊,至,移書傅、相、中尉曰:‘王背策戒,誖暴妄行,連犯大辟,毒流吏民。’” 顔師古 注:“初封時,策書有戒勅之言。”《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上遵策戒,下免悔咎。”
詞語分解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杖:策杖。 中國數學上曾經用過的一種計算工具,形狀與“籌”相似。 計謀,主意,辦法:上策。獻策。決策。政策。策劃。束手無策。 書法用字名稱,指仰橫。 姓。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戒的解釋 戒 è 防備:戒心。戒備。戒嚴。戒驕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煙。 佛教律條,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齋戒。 準備:戒途。戒裝。 古同“界”,界限。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策戒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策戒”是一個曆史文獻中出現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指向天子策書中的警示性内容。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曆史文獻中的含義
“策戒”指天子策書上的警戒之言,多見于漢代文獻。例如:
- 《漢書·梁孝王劉武傳》記載,天子在策書中對諸侯王提出警示:“王背策戒,悖暴妄行……”,強調諸侯需遵守策書中的告誡()。
- 《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提到“上遵策戒”,即遵從策書中的訓誡以避免過失()。
-
可能的現代引申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拆解為“策略”和“警戒”,解釋為“通過策略和提醒預防問題”,但此釋義缺乏直接文獻支撐,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解()。
使用場景
- 古代政治語境:專用于描述帝王通過策書對諸侯、臣子的正式警示。
- 現代誤用:偶見于非學術場景,誤作“策略性警戒”,需結合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 詞源:“策”指古代竹簡文書(如策書),“戒”即告誡,二字組合凸顯官方文書的警示功能。
- 權威性差異:曆史類釋義(天子策書)源自高權威文獻(如漢典、漢書),而現代引申義權威性較低,需謹慎使用。
建議在學術或曆史相關場景中嚴格采用“天子策書中的警戒之言”這一釋義,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策戒》是一個成語,意指警惕自己,避免犯錯誤。拆分部首為「⺮」和「戈」,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雷風恒」卦象,其中「恒」為「戒」的古稱。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筞戒」。
古時候,「戒」的寫法有多種,其中一種寫法為「戈加口」,還有一種寫法為「戈加方」。古代人們常使用這個成語來教育後人要警惕自己,戒懼錯誤。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心存策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2.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需要策戒急躁和沖動的情緒。
3. 學習過去的教訓,我們應該策戒自滿和驕傲的态度。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警戒、戒備、戒律。
近義詞有:警惕、戒備。
反義詞可以是:放松、大意。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