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對地方官的敬稱。謂其愛民如子。《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老父母,但有死罪的 盧柟 ,沒有傍坐的 盧柟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今日年夜,老父母何事直入内室。” 清 黃宗羲 《與康明府書》:“老父母固二公之流亞也,寧肯坐視宇下之小民肝腦塗地,而不為之動心乎?”
"老父母"一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含義和文化内涵,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指代
指年事已高的父親和母親。"老"強調年齡特征,如《現代漢語詞典》釋義:"老"指年歲大(第七版,第792頁),"父母"即雙親。
示例:
"他回鄉侍奉老父母。"(指贍養年邁的雙親)
敬稱與謙稱的雙重性
孝道倫理的載體
"老父母"凝結傳統孝文化,如《論語·為政》"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實踐體現。贍養老人被視為子女義務,這一觀念深入漢語表達體系。
情感象征
詞中"老"字暗含對父母衰老的憐惜與依戀,如民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反映家庭倫理中的珍視之情。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明确"父母"為"父親和母親"的合稱(第392頁),"老"作前綴時表年長、曆時長久(第792頁),二者組合符合構詞邏輯。
《漢語大詞典》
收錄"老父母"為曆史詞條,注:"舊時對地方官的敬稱。亦泛稱長者",印證其敬語功能(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卷8,第110頁)。
文化研究參考
費孝通《鄉土中國》指出,中國家庭結構以"反饋模式"為特征,子女對"老父母"的贍養是代際循環的核心環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不同于"老人家"(可泛指老人)、"高堂"(書面敬語),"老父母"特指自身或他人的雙親,需依語境區分敬謙。
當代口語中漸趨簡化,但書面語及正式場合仍保留其莊重感,常見于孝道主題文本。
參考資料:
“老父母”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老父母”是舊時對地方官員的敬稱,特指那些被認為愛民如子、關懷百姓的官吏。這一稱呼體現了民衆對清廉、仁德官員的尊重與期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醒世恒言》《二刻拍案驚奇》等古典作品。
安順市保齡球運動恻怛之心長安道窗扉傳首觸嗅電場疊羅帝軒第一性頓脫鈍置反駮防察飛謀薦謗孚惬公園光被漢法和贽揮翰臨池甲産叚借佳名绛氛建華近便緊鎖機兆劇州墾植塊根聊勝一籌靈巧靈虛駱丞沒倒斷梅粥密人木妖清脆勤厲窮折賞逸讪嗽山藷善自為謀說事綏遠戃恍調元制同内穨阙晚半天兒危峰文骨夏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