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熛矢的意思、熛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熛矢的解釋

帶火的箭矢。《墨子·備城門》“救車火,為煙矢射火城門上” 清 孫诒讓 間诂:“煙矢,當作熛矢。《説文·火部》雲:‘熛,火飛也。讀若摽。’熛誤作煙,又從俗作煙,遂不可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熛矢”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biāo sh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
    指帶火的箭矢,常用于古代戰争或火攻場景。其中“熛”本義為“火飛”(即飛濺或燃燒的火星),與“矢”(箭)結合,強調箭矢攜帶火焰的特性。

  2. 字形與結構

    • 熛:左右結構,部首為“火”,《說文解字》注“熛,火飛也”,讀音同“摽”(biāo)。
    • 矢:獨體結構,本義為箭,後引申為“正直”(如“矢言”)或“發誓”(如“矢志”)。
  3. 文獻考證
    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墨子·備城門》注釋中指出,原文中“煙矢”實為“熛矢”的誤寫。因“熛”與“煙”字形相近,傳抄中混淆導緻詞義誤解。

  4. 應用場景
    作為古代兵器,熛矢可通過點燃箭頭或附着易燃物(如油布)實現火攻,常見于城池攻防戰或焚燒敵方器械的戰術中。

總結來說,“熛矢”是一個描述燃燒箭矢的軍事術語,兼具字形演變考據和實戰用途的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熛矢》的意思

《熛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燃燒着的火箭。熛矢一詞可以拆解為“炎”和“矢”兩個部分。

熛矢的部首和筆畫

熛字的部首是火(灬),矢字的部首是矢。熛矢字一共有11個筆畫。

熛矢的來源

熛矢一詞最初是出自于古代《尚書•虞夏書•文命》中的句子:“皇天既付熛曜,舒文正诰,撫四方,弼即育。爾用錡矢,予共汝考之。”這句話中的“熛曜”就指燃燒着的火箭,後來引申為指火箭。

熛矢的繁體字

熛矢的繁體字為燚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熛矢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熛的繁體字燚由四個部分構成,從上到下分别是火、豐、内、熊。矢的繁體字依然是矢。

熛矢的例句

1. 送航天員進入太空的熛矢已開始點燃。

2. 他親眼目睹了熛矢沖破蒼穹的壯麗景象。

熛矢的組詞

熛矢一詞目前沒有組詞的常見搭配。

熛矢的近義詞

熛矢的近義詞有火箭、導彈、飛彈。

熛矢的反義詞

熛矢的反義詞是停滞不前、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