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元的意思、朝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元的解釋

(1).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每年元旦賀見帝王。《樂府詩集·燕射歌辭·周朝饗樂章》:“歲迎更始,節及朝元。” 唐 羅邺 《歲仗》詩:“玉帛朝元萬國來,雞人曉唱五門開。”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參見“ 朝正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號 老子 李耳 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尋郭道士不遇》詩:“郡中乞假來相訪,洞裡朝元去不逢。” 前蜀 韋莊 《玉真觀尋趙尊師不遇》詩:“羽客朝元晝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 宋 張孝祥 《望江南·南嶽铨德觀作》詞:“朝元去,深殿扣瑤鐘。”《封神演義》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隻因根行淺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3).道家養生法。謂五髒之氣彙聚于天元(臍)。 唐 呂岩 《别詩》之一:“朝朝煉液歸瓊壠,夜夜朝元養玉英。”參見“ 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稱朝元。參閱《清會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三章第四節。

(5).見“ 朝元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朝元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核心含義,均與古代宗教或宮廷禮儀相關,以下從詞典角度分述:


一、道教術語:朝谒最高神祇

指道教信徒朝拜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的儀式,象征回歸宇宙本源。

出處:

《道教大辭典》載:“朝元即朝谒元始天尊,為道教齋醮科儀中的重要環節,體現‘萬法歸宗’的修行理念。”

此義延伸出“萬仙朝元”等典故,常見于道教壁畫與文獻,如永樂宮壁畫《朝元圖》描繪群仙朝拜元始天尊的場面。


二、宮廷禮儀:元旦朝賀天子

特指古代農曆正月初一(元旦),百官依禮制朝見皇帝并獻賀的國典。

出處:

《漢語大詞典》釋義:“朝元,謂元旦群臣朝見皇帝。”

《唐會要》記載:“元日,群臣于太極殿行朝元之禮,獻歲啟新,稱觞上壽。”此儀式強調君臣綱常與國運昌隆,是傳統禮制的核心組成部分。


文化關聯

兩種含義均蘊含“尊崇至高權威”的核心理念:


參考資料:

  1. 《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3. 《唐會要·卷二十四·受朝賀》,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朝元”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宗教、文化等不同背景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古代朝見制度
    指古代諸侯及臣子每年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朝見帝王的活動,是禮儀制度的重要環節。這一傳統體現了封建社會的君臣關系(、)。

  2. 道教術語
    唐代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後,道教徒将朝拜老子的儀式稱為“朝元”。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中提到“洞裡朝元去不逢”,即指此意(、)。

  3. 道家養生法
    指道家修煉時五髒之氣彙聚于臍部(天元)的養生方法,屬于内丹術的理論範疇(、)。

  4. 清代科舉制度
    清代科舉殿試後的朝考中,成績分為三等,其中一等第一名被稱為“朝元”(、)。

  5. 其他相關用法

    • 名稱寓意:作為人名,“朝”有朝氣蓬勃之意,“元”象征根源或首位,組合後寓意積極進取、卓爾不群()。
    • 建築名稱:曆史上曾有“朝元閣”等建築,後簡稱為“朝元”()。

補充說明:以上義項中,前四項為常用釋義,第五項中的名稱寓意和建築關聯性較低。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如涉及曆史文獻可參考權威典籍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賓服朝天澈虛醇峻慈幼局寸陰是惜蕩汰彈丸黑志大巧若拙侗戲鬥草鬥稱對床二紀廢閣烽候鳳音馮至桂荏谷犬寒生含笑九泉黑打呵噓藿香吉貝裘禁害積小看地老瞞礨空樂群連科連篇累牍連缬花遼霫裡第列拜獵碣率順礣砎冥奧謀幹盤纡烹炙氣岸乞和欽蹈秦王女跂伫紉縫汝海散逐舒泰私忌肆頭田生崄難險俗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