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積小的意思、積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積小的解釋

(1).謂從細微處累積。 漢 徐幹 《中論·譴交》:“故其民莫不反本而自求,慎德而積小,知福祚之來不由於人也。”

(2).從小。《舊唐書·孫伏伽傳》:“在東都城内及 建德 部下,乃有與陛下積小故舊,編髮友朋,猶尚有人敗後始至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積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由微小的積累最終達到顯著或宏大的結果。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現代漢語常用詞條,但在古漢語和現代理解中,其含義清晰且富有哲理。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字面拆解與基本含義:

    • 積 (jī): 動詞,意為聚集、累積、儲存、積蓄。指事物或數量一點一點地增加起來。
    • 小 (xiǎo): 形容詞,意為體積、面積、數量、力量、強度、重要性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較的對象(與“大”相對)。指微小的、不起眼的、初始的事物或階段。
    • “積小”合義: 指積累微小的事物、力量、步驟或變化。其深層含義在于說明任何重大的成就、顯著的變化或宏大的事物,都是由無數微小的、基礎的部分或過程逐步積累而成的。
  2. 哲學與文化内涵:

    • 量變到質變: “積小”深刻體現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思想。持續不斷的微小積累,最終會突破臨界點,引發顯著的、根本性的變化或成就。例如,知識的積累(積少成多)、財富的積累(積微成著)、善行的積累(積善成德)、錯誤的積累(積微成著,指壞事)都遵循此理。
    • 重視基礎與過程: 它強調不能忽視起始階段或微小環節的重要性。任何宏大的目标都需要從最基礎、最細小的事情做起,腳踏實地,持之以恒。
    • 漸進主義: “積小”代表了一種漸進發展的理念,與一蹴而就、好高骛遠相對。
  3. 常見用法與語境:

    • 常與“成多”、“成大”、“緻巨”等詞語連用,構成成語或固定表達,如:
      • 積小成大 / 積小緻巨: 積累小的可以變成大的。指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對“積”和“小”的釋義引申)
      • 積少成多: 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這是“積小”概念最直接、最常用的表達)。(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
    • 用于說明學習、儲蓄、修身、治國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從細微處着手,日積月累方能見效。例如:“學習外語在于每日~的練習。”、“財富的積累需要~的儲蓄習慣。”、“修身養性貴在~的功夫。”
  4. 經典出處(體現權威性): 雖然“積小”作為固定詞組在古代典籍中直接出現的頻率不如“積微”高,但其核心理念源遠流長,在衆多經典中都有體現:

    • 《荀子·勸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對“積小”理念最著名、最生動的闡述,用“跬步”和“小流”比喻微小的積累,最終達到“至千裡”、“成江海”的宏大目标。)
    • 《戰國策·秦策四》: “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同樣闡述了積累微小量變最終産生顯著效果的思想。)
    • 《漢書·董仲舒傳》: “聚少成多,積小緻巨。”(直接點明了“積小”與“緻巨”的關系。)

“積小”意指積累微小的事物或進行微小的努力。其核心價值在于揭示了一個普遍規律:任何顯著的成就、巨大的變化或宏大的事物,都源于持續不斷的微小積累過程。 它強調重視基礎、注重過程、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是中華文化中關于量變與質變、漸進發展的智慧結晶。其最經典的體現和出處當屬《荀子·勸學》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積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xiǎo,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從細微處累積
    指通過逐步積累細小的事物或行為,最終形成顯著的結果。這一含義強調積累的過程性,例如“積少成多”“積土成山”等成語均體現此意。
    引證:漢代徐幹《中論·譴交》中提到“慎德而積小”,說明道德修養需從細微處着手。

  2. 從小(時間或年齡層面)
    表示從幼年或早期階段開始,例如《舊唐書·孫伏伽傳》中“積小故舊”指自幼建立的交情。

二、延伸解析

三、相關概念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中論》及《舊唐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案列百端抱燋貝葉書摽季播音室不齒于人車貸笞決傳法綽綽有餘村獠掇蜂恩幸蘩虂否定賦算拂雲箒負責制詭祠孤亭呵沮賈長頭降首間苗捷報頻傳兩街了望哨靈素落地簽證昧利密機命服明穎貔環倩筆騎鶴旗田任令穑臣上農苫塊神不附體生死不易生态危機設儀筮仕石獅子獅象搏兔,皆用全力私請台候蓪草頭皮發麻脫逃畏明溫床文形賢亮銜指謝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