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服的意思、賓服的詳細解釋
賓服的解釋
[comply with;obey] 服從
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莊子·說劍》
詳細解釋
(1).歸順;服從。《管子·小匡》:“故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諸侯國,莫不賓服。”《漢書·食貨志上》:“ 匈奴 稱藩,百蠻賓服。” 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劄子》:“當夷狄賓服之時,則必思兼愛休息。” 清 洪楝園 《後南柯·宮議》:“仰賴吾主洪福,現在四夷賓服,國泰民安。”
(2).佩服,服貼。 元 無名氏 《猿聽經》第三折:“豈不聞為官者,打一輪皂蓋,列兩行朱衣,親戚稱羨,鄉黨賓服。”《紅樓夢》第八四回:“那給人家作了媳婦兒,怎麼叫公婆不疼、家裡上上下下的不賓服呢?” 蕭軍 《八月的鄉村》六:“你不用不賓服,早早晚晚你一定能……那個時候你就服嘴了!”
詞語分解
- 賓的解釋 賓 (賓) ī 客人:賓客。來賓。賓館。賓主。貴賓。賓至如歸。 古同“傧”,傧相。 服從,歸順:賓服。賓附。 姓。 主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網絡擴展解釋
“賓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服從、歸順(古代用法)
指諸侯或周邊民族對中央政權的臣服與歸順,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管子·小匡》提到周邊各族“莫不賓服”;
- 《禮記·樂記》記載“諸侯賓服”;
- 《漢書·食貨志》描述匈奴稱藩後“百蠻賓服”。
2.佩服、信服(現代方言用法)
在東北方言等現代語境中,引申為對某人能力或行為的欽佩。例如:
- 觀衆對冠軍的敏捷身手“賓服之至”;
- 部分方言中表示“羨慕”或“崇拜”。
補充說明
- 詞源演變:本義與古代朝貢制度相關,後語義擴展至情感層面的信服()。
- 現代使用:在正式語境中較少出現,多用于文學或方言表達。
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或方言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方言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賓服(bīn fú)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宀(mián)和衣(yī),筆畫數為15。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它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在古時候,賓服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賓服」,部首使用的是「貝」,它由左右兩個甲的疊加組成,表示財寶之意。字形中間的部分是「彔」,它是指穿着服飾的男子。這個字所表達的意思是“為貴客準備的服飾”。
下面是一些關于賓服的例句:
1. 在婚禮上,新郎身着豪華的賓服,帥氣非凡。
2. 這家酒店提供免費的賓服服務,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
3. 那位大使穿着一身莊重的賓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賓服這個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1. 見賓待服(jiàn bīn dài fú):接待貴賓、尊客的儀式服飾。
2. 賓禮(bīn lǐ):表示尊敬和禮貌的儀式禮服。
3. 賜賓(cì bīn):授予貴賓封衣、封服。
賓服的近義詞是貴賓服(guì bīn fú),反義詞是平民服(píng mín fú)。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有其他問題或者需要進一步的幫助,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