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侗戲的意思、侗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侗戲的解釋

侗族戲曲劇種。流行于 貴州 、 廣西 、 湖南 侗族居住地區。系侗族民間說唱藝術“嘠錦”和“擺古”于 清 嘉慶 、 道光 年間逐漸采用舞台演唱形式發展而成。傳統劇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侗戲是侗族傳統戲劇形式,融合了侗族叙事歌謠與漢族戲曲元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定義與起源

侗戲誕生于清代嘉慶至道光年間(約19世紀初),由侗族歌師吳文彩首創。他借鑒漢族戲曲形式,将《二度梅》等故事改編為侗語劇目《梅良玉》《李旦鳳姣》,标志着侗戲的萌芽。

二、藝術特征

  1. 音樂與唱腔:以侗族叙事歌“嘎錦”為基礎,發展出平闆調(叙事)和哀腔(抒情)兩大曲調。
  2. 表演形式:早期為坐唱,後發展為走唱。演員自報身份後,以“橫走八字”換位對唱,兼具說唱與戲劇動作。
  3. 劇本内容:早期多改編漢族故事,後逐漸融入侗族生活題材,如《珠郎娘美》《金漢列美》等經典劇目。

三、流行區域

主要分布于貴州黎平、從江、榕江,湖南通道,廣西三江、龍勝等侗族聚居區。

四、文化地位

2006年,侗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貴州黎平申報),湖南通道侗戲也于2008年擴展入選,成為侗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小知識:侗戲演出常持續數日,村民集體參與,既是藝術活動,也是社交儀式。其劇本多源自侗族史詩,被稱為“活态民族史”。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侗戲(dòng xì)是指侗族民間的一種表演形式,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侗(亻字旁,兩筆)+ 戲(曰字旁,五筆)。 來源:侗戲起源于中國貴州省的侗族地區,是侗族人民在傳統節日和慶典活動中常常展示的一種形式。侗戲通常以歌和舞為主體,結合了口頭表達和肢體動作,在表演中融入了侗族特色的樂器、服飾和道具。 繁體:侗戲。 古時候漢字寫法:侕戯。 例句:他們利用侗戲來傳承和展示侗族的文化遺産。 組詞:侗戲劇團、侗戲表演、侗戲傳統、侗戲節目。 近義詞:侗族戲曲、侗族傳統表演。 反義詞:非侗族表演、西方戲劇形式。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