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笑九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人在去世後(九泉之下)能露出欣慰的笑容,形容逝者因生前的願望得以實現或看到所牽挂的人平安幸福,死後感到安慰和滿足。以下是詳細解析:
九泉:指人死後埋葬的地方;含笑九泉:謂死後也感到欣慰。
-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1卷,第542頁。
含笑九泉:在九泉之下露出笑容,指死後感到欣慰。
-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520頁。
形容逝者因生前的夙願達成或後人成就卓著,于地下安息時心滿意足。
- 來源:中華書局《成語大辭典》(2015年修訂版),第287頁。
屬褒義成語,多用于表達對逝者的告慰,如“你若功成名就,父親定能含笑九泉”。
“九泉”最早見于《後漢書·黃瓊傳》:“不令骸骨委于九泉”,後與“含笑”結合,強化了情感寄托的意象。
常見于祭文、悼詞或追憶性文章,強調逝者精神願望的延續性(如子孫成才、事業傳承)。
“願假夢以通靈兮,目炯炯而不寝……恐九泉之未晦兮,猶含恨而靡申。”
(注:此例印證“九泉”在魏晉時期已為固定意象。)
“我兒此去倘能忠孝兩全,莫說父母含笑九泉,隻怕忠烈祠中也要添個座位了。”
(注:直接體現成語的祝福性用法。)
“死不瞑目”(心願未了,死後不甘)與“含笑九泉”構成鮮明對立。
不可用于描述生者(如“他獲獎後含笑九泉”),僅限逝者視角。
(注:因部分經典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遵循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
“含笑九泉”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強調逝者因生者行為或結果感到欣慰,常用于表達對逝者的告慰或對圓滿結局的感慨。需注意語境,避免在正式場合或敏感話題中隨意使用。
便盆補報補授蠶兒倡答賜問撮捧大煙鬼得衆地勢圖東奔西竄斷氣獨梪樹牍聿梵閣蜂簇分家析産撫藏覆蕉槁葬刮刮叫鴻抱宏覽化費回運渾一将钜罽錦謹終慎始酒家科察渴馬庫兵枯槎蘭質薰心棱線龍門二十品慢滞冒領盤折配舂劈丢撲冬圮毀潑說籤兵親丁寝廬酋臘取此甚而社賽輸財助邊舒長順逆肆怒銅駝草莽偷薄外簾未妨庠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