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5-1993)詩人,外國文學研究家。河北涿縣(今涿州)人。1930年留學德國,獲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建國後任*********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協副主席。著有詩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及《杜甫傳》、《德國文學簡史》等。
“馮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馮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翻譯家,原名馮承植,河北涿州人。其生平與成就包括:
部分詞典(如、2)提到“馮至”可作成語,釋義為“志向高遠,追求極緻”,由“馮”(推動)和“至”(極緻)組合而成。但需注意:
、5中關于馮至原名“馮景齡”“馮順安”等信息存在矛盾,經比對高權威來源(如),正确原名為馮承植,其他表述可能為筆名或誤記。
馮至是一個中文姓氏,其中“馮”字意為“馬”,“至”則表示“達到”,具體意思為“乘馬到達目的地”或“騎馬趕路”。
馮至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部首和筆畫。其中“冫”為冰部首,表示與冰有關;“至”的部首是至字底,表示到達、極點。總體來說,馮至的筆畫數為12畫。
“馮至”這個姓氏源自古代的氏族名。根據《百家姓》記載,馮姓是中國最早的姓氏之一,始祖為黃帝的後代,是古代一個重要的姓氏。繁體字形狀如下:馮至。
在古代,馮至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至”的上部分為“至字旁”,表示到達;下部分為“豆字邊”,表示小豆。整體上來說,古代寫法更加複雜,隨着時間的演變逐漸簡化為現代的寫法。
1. 他馮至長安,隻用了兩天的時間。
2. 馮至騎着馬,疾馳而過。
馮至部分組詞:馮姓、馮氏、馮馬、馮至行。
馮至的近義詞有:騎馬、趕路、乘馬、到達
馮至的反義詞有:步行、停留、折返、不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