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老瞞的意思、老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老瞞的解釋

(1). 三國 魏 曹操 小名 阿瞞 ,後人稱“老瞞”。 宋 蘇轼 《甘露寺》詩:“一談收猘子,再説走 老瞞 。” 金 元好問 《銅雀台瓦硯》詩:“千年不作鴛鴦去,喚得書生笑 老瞞 。” 明 李贽 《強臣論》:“吾以是觀之,使 老瞞 不遭 漢獻 。豈少一匡之勳歟?”

(2).舊時 浙 東對喜娘之稱。 章炳麟 《新方言·釋親屬》:“ 紹興 謂樂戶賤嫗為人昏禮時,扶掖新婦者為老瞞。‘瞞’亦‘蠻’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老瞞”是漢語中對三國時期曹操的戲稱或貶稱,其詞義與曆史背景密切相關。根據《三國志》及後世文學作品記載,“瞞”源于曹操小名“阿瞞”,後加“老”字形成特定稱謂,多用于非正式語境中表達對其權謀手段的評價。

該詞具有三層含義:

  1. 曆史稱謂:源自《曹瞞傳》(三國時期吳人所作傳記),記錄曹操少時“好飛鷹走狗”的事迹,以“阿瞞”指代其不拘禮法的性格。
  2. 文學形象:明清小說《三國演義》中,“老瞞”常出現在人物對話或評點文字中,例如毛宗崗批注本第三十回以“老瞞”凸顯曹操的多疑性格。
  3. 語義演變:現代漢語中,“老瞞”作為曆史人物代稱,已脫離純粹貶義,常見于戲曲、評書等傳統文化載體,如京劇《擊鼓罵曹》中祢衡斥曹的唱詞。

語言學角度分析,“老”作為前綴加強稱謂的熟稔感,“瞞”保留古漢語單音節人名稱謂特點,二字組合形成獨特的“姓+特征”式曆史人物代稱結構。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老瞞”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地域文化:

  1. 對曹操的别稱
    主要源于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名“阿瞞”,後人以“老瞞”代指他,帶有一定戲谑或不敬的意味。例如:

    • 宋代蘇轼在《甘露寺》詩中寫道:“一談收猘子,再說走老瞞”;
    • 元代汪元亨的散曲中亦用“奸雄愧老瞞”形容曹操的枭雄形象。
  2. 舊時浙東對喜娘的稱呼
    這一用法較為地方化,指婚禮中協助新娘的婦女。章炳麟在《新方言》中提到:“紹興謂樂戶賤妪為人昏禮時,扶掖新婦者為老瞞”,說明該詞帶有方言色彩。

  3. 其他争議性解釋
    個别資料(如)将“老瞞”解釋為“老實可靠”,但此義項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讀或現代衍生用法,需謹慎對待。

該詞核心含義集中于曆史人物指代和地域習俗,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對于曹操的稱呼,多出現在古典詩文或民間文學中;而作為喜娘的含義則具有明顯的地域局限性。

别人正在浏覽...

按曲榜期拔宅飛升廁足其間晨明穿鑿傅會辍俸單缞多極世界腭化貳節梵天凡要憤悱夫負妻戴服阕規砺國步艱難宏略後漢書皇宗會昌豁然大悟稽殿機互金閃閃九厄居宇恪守爛若披錦楞沖免解木枋黏滞逆銷磎壑清雄拳中掿沙任意球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梢袋社稿勝訴蛇吞象詩印殊勳隨車甘雨俗衆探黑丸談説圖冊枉沐無骨務農鄉心閑吟小腳船下限下墜郗家庭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