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慈幼局的意思、慈幼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慈幼局的解釋

宋 代收養棄嬰的機構。《說郛》卷十九引 元 鄭元祐 《遂昌山樵雜錄·激賞慈幼》:“ 宋 京畿各郡門有激賞庫,有慈幼局……貧家子多,輒厭之,故不育,乃許其抱至局,書生年月日時,局有乳媪鞠育之。” 明 丘濬 《大學衍義補·固邦本·愍民之窮》:“ 淳祐 七年,創慈幼局,應遺棄小兒,民間有願收養者,官為倩貧婦就局乳視,官給錢米如令。”近代有類似機構,稱“慈幼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慈幼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兒童福利機構,其名稱由"慈"(仁愛)、"幼"(孩童)和"局"(官署機構)三字構成。該機構始創于南宋理宗時期(1225-1264年),主要職能是收容棄嬰、孤兒及貧困家庭無力撫養的幼童。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寶祐四年(1256年)朝廷頒布诏令,要求各地設立慈幼局并劃撥專項錢糧。

機構運作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官方主導,由提舉常平司監管,配備專職官吏;二是經費來源多元化,除官田收入外還接受民間捐贈,《四明續志》載有地方士紳"歲捐米五百石"的實例;三是建立系統養育制度,包括雇傭乳母、定期體檢等,《宋會要輯稿》詳錄了嬰兒哺乳期"月給錢三貫"的補助标準。

其曆史價值體現在三方面:首開政府系統救助孤幼先例,建立"從收容到教養"的完整體系;推動宋代"惠養百姓"政策的落實,據《建康志》統計,僅江南地區年救助幼童逾千名;對後世福利制度産生深遠影響,元代"育嬰堂"、明代"養濟院"皆承其制。該機構運作持續至南宋滅亡,标志着中國古代兒童保護制度的重要發展節點。

網絡擴展解釋

慈幼局是中國宋代設立的官方孤兒救助機構,具有以下特點:

  1. 起源與時間
    慈幼局創立于南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最初設立于臨安(今杭州),位于施藥局旁,便于患病兒童的救治。

  2. 主要職能
    專門收養棄嬰、孤兒及貧困家庭無力撫養的兒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政府雇傭乳母在局内照料,按月發放錢、米、絹布等物資,确保兒童溫飽,直至其成年或被人收養。

  3. 運作機制

    • 允許貧困家庭主動将孩子送至慈幼局,并記錄出生信息。
    • 鼓勵民間收養,官府對收養家庭每月補貼錢糧,持續三年。
    • 與激賞庫(獎勵軍功的機構)并列,體現宋代社會福利體系的系統性。
  4. 曆史意義
    慈幼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官辦孤兒院,标志着宋代對弱勢群體的救濟趨于制度化、專業化,遠超同期其他國家的社會福利水平。其模式對後世如近代“慈幼院”有直接影響。

注:部分資料提及“教育職能”,但高權威文獻未明确記載,可能為後世衍生解讀,需謹慎采信。

别人正在浏覽...

飽騰騰備份邊饋髀肉複生寵慰仇視春蛙秋蟬淡淡盜言電視機地戶定期存款對語兒語法古訪單鳳皇于蜚粉荔枝撫視稾車光學玻璃貴獻亨饪紅衰翠減毀夷叫吼級長結僮揭跣楖枥徑情荊玉趄避枯柳良弓梁壘論定馬刀猛可曚曚亮麪包車敏晤迷厮契慕秦壘仁宇宂輯容賢設辭失隕庶功夙禀土葬桅頂偉量斡維象籌項發口縱相迹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