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收養棄嬰的機構。《說郛》卷十九引 元 鄭元祐 《遂昌山樵雜錄·激賞慈幼》:“ 宋 京畿各郡門有激賞庫,有慈幼局……貧家子多,輒厭之,故不育,乃許其抱至局,書生年月日時,局有乳媪鞠育之。” 明 丘濬 《大學衍義補·固邦本·愍民之窮》:“ 淳祐 七年,創慈幼局,應遺棄小兒,民間有願收養者,官為倩貧婦就局乳視,官給錢米如令。”近代有類似機構,稱“慈幼院”。
慈幼局是中國宋代設立的官方孤兒救助機構,具有以下特點:
起源與時間
慈幼局創立于南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最初設立于臨安(今杭州),位于施藥局旁,便于患病兒童的救治。
主要職能
專門收養棄嬰、孤兒及貧困家庭無力撫養的兒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政府雇傭乳母在局内照料,按月發放錢、米、絹布等物資,确保兒童溫飽,直至其成年或被人收養。
運作機制
曆史意義
慈幼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官辦孤兒院,标志着宋代對弱勢群體的救濟趨于制度化、專業化,遠超同期其他國家的社會福利水平。其模式對後世如近代“慈幼院”有直接影響。
注:部分資料提及“教育職能”,但高權威文獻未明确記載,可能為後世衍生解讀,需謹慎采信。
慈幼局是一個中文字,它的意思是“慈善機構”或者“慈善部門”。慈幼局指的是從事慈善事業的一個機構或者部門。
慈幼局是一個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左邊是“心”旁,右邊是“幺”旁。慈幼局一共有11個筆畫。
慈幼局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它是一個由兩個獨立的詞組合而成的。在古時候,慈和幼分别是單獨的詞彙,慈指“慈愛”或“慈悲”,而幼指“年輕”或“幼小”。後來,這兩個詞合并成了慈幼,代表關注和照顧年輕群體的意義。後來,人們又加入了“局”的字義,表示一個具體的機構或部門。
在繁體字中,慈幼局的字形和簡化字有所不同。它的繁體字形是「慈幼局」。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慈幼局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是,無論怎樣變化,它的基本結構和意義都不會變化。
1. 那家慈幼局為孤兒提供了溫暖的家。 2. 她在慈幼局工作已經五年了。
以下是一些和慈幼局相關的組詞:
1. 慈善局:指從事慈善事業的機構。
2. 幼兒園:指為幼兒提供教育和照顧的機構。
3. 救助局:指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的機構。
慈幼局的近義詞可以是“慈善機構”或者“慈善部門”,因為它們的意義相似。
慈幼局的反義詞可以是“冷酷無情”或者“無愛無義”,因為它們與慈幼局的意義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