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傳曾有鶴為獵人所射, 哙參 醫其瘡,愈而放之,後鶴夜到門外, 參 執燭視之,見鶴雌雄至,各銜明珠以報 參 。又, 隋侯 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歲馀,蛇銜明珠以報。事見《淮南子·覽冥訓》 漢 高誘 注、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二十。詩文中常用為報恩之典。 漢 焦贛 《易林·謙之泰》:“白鶴銜珠,夜寳反明。懷我德音,身受光勞。”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靈蛇銜珠以酬德,慈烏反哺以報親。” 唐 張說 《和朱使欣》詩之一:“空傳人贈劍,不見虎銜珠。”
(2).《初學記》卷二七引 晉 王嘉 《拾遺記》:“ 黃帝 之子名 青陽 ,是曰 少昊 ,一名 摯 ,有白雲之瑞,號為 白帝 。有鳳銜明珠緻於庭, 少昊 乃拾珠懷之,使照服於天下。”後用恩賞之典。 唐 李峤 《沙吒忠義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錫,兼峻銜珠之寵。”
“銜珠”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神話與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延伸,但核心多與報恩或恩賞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銜珠”字面意為“銜着寶珠”,常用于描述動物(如鶴、蛇)或神獸通過銜珠行為表達感恩或賜福。該詞在詩文中常作為報恩之典或受賞象征使用。
傳說獵人射傷一隻鶴,名士哙參為其醫治後放生。後來,鶴與伴侶夜間銜明珠至哙參門前以示報答。此故事出自《淮南子·覽冥訓》注及《搜神記》卷二十。
隋侯見大蛇受傷斷軀,命人救治。一年後,蛇銜明珠回報,此珠被稱為“隋侯珠”。此典故同樣強調“善行得報”的主題。
據《拾遺記》記載,少昊(黃帝之子)執政時,有鳳凰銜明珠至其庭院,象征天賜祥瑞與恩賞。此故事引申為帝王受天眷顧的吉兆。
“銜珠”通過神話故事傳遞了知恩圖報與善有善報的傳統價值觀,同時在不同語境中可表達恩賞、祥瑞或富貴之意。其文化内涵豐富,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銜珠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十分珍貴且具有璀璨的特質或品質。
銜珠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血”和“王”,并且共有9個筆畫。
《銜珠》一詞出自于《詩經·秦風·無衣》,原文中是“秦《王》之《喣》裳,銜玉之珠。”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指責某人不珍惜身份或品質的說法。
銜珠的繁體字為「銜珠」。
在古時候,銜珠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基本上是由“血”和“王”兩個部首組成。
他的演講不僅字字珠玑,而且言之有物,真可謂是銜珠之才。
- 銜藍:比喻聰明才智豐富,富有創造力。
- 銜冤:比喻忍受冤屈。
- 銜泥:比喻堅持不懈地學習刻苦。
珍貴、寶貴、瑰麗、華美
平凡、普通、不起眼、無足輕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