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攔阻。 元 無名氏 《千裡獨行》第一折:“我若打聽的俺哥哥兄弟信息,我便尋去,可不許您攔當。”《水浒傳》第三八回:“ 戴宗 攔當不住, 李逵 一直去了。”
“攔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án dāng,其核心含義為攔阻、阻止。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通過行動或言語阻止某人或某事繼續進行,常用于強調在關鍵時刻的攔截行為,以避免不良後果。
古典文學:多見于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作品。
現代語境: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書面或強調正式阻攔的場景,如“攔當危險行為”。
該詞在現代口語中不常見,更多出現在曆史文本或文學創作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根據語境選擇“阻止”“攔截”等更通用的詞彙。
“攔當”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阻攔擔當、阻擋擔負的意思。它主要表示在某項任務或職責方面起到阻礙或限制的作用。
“攔當”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負(貝),總共有11個筆畫。
“攔當”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說文解字》中,據解釋,它是由“手”表示動作,通過“負”組成的。“手”代表着動作,而“負”代表着承擔或負責的含義,因此“攔當”就表示阻攔擔當。
“攔當”的繁體字為“攔當”。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不完全一樣。關于“攔當”的古代寫法有很多種,例如“攔當”、“欖當”等。這些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文獻中有不同的出現。
以下是一些使用“攔當”的例句:
一些與“攔當”相關的組詞有:
組詞:攔截、攔阻、擔當、任務、阻擊、限制。
近義詞:阻擋、阻攔、阻止。
反義詞:促進、支持、推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