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跑得極快,迅速前進。絕塵,腳不沾塵土。《莊子·田子方》:“ 顔淵 問於 仲尼 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絶塵,而 回 瞠若乎後矣。’” 成玄英 疏:“奔逸絶塵,急走也。”亦作“ 奔軼絶塵 ”。 蔡元培 《<中國新文學大系>總序》:“但是我國曆史,現代環境,督促吾人,不得不有奔轶絕塵的猛進。” 宋雲彬 《因紀念魯迅而想到章太炎》:“ 章太炎 卻‘自崖而返’,退居于甯靜的學者, 魯迅 則奔轶絕塵,‘自此遠矣’。”
“奔逸絕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ēn yì jué chén,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出自《莊子·田子方》,原文為顔淵與孔子的對話:
“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意為:孔子奔跑時速度快到連顔淵都隻能目瞪口呆地落在後面。
“奔逸絕塵”既可用于具象的速度描述,也可抽象表達對人才或成就的贊美,語境靈活且富有文學色彩。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權威詞典。
《奔逸絕塵》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或物迅速而猛烈的奔馳,沒有任何阻礙能夠阻攔。
《奔逸絕塵》的拆分部首是「奔」、「逸」和「塵」,分别具有不同的意義。
「奔」的拆分部首是「大」,它有14畫。
「逸」的拆分部首是「辵」,它有15畫。
「塵」的拆分部首是「屍」,它有6畫。
《奔逸絕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描述了司馬相如的辭章非常出色,使得京師之中無人能及。後來,這個成語被借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物快速奔馳而無人可及。
《奔逸絕塵》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奔逸絕塵」。
在古時候,「奔逸絕塵」的漢字寫法和現在大緻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一路飛馳,奔逸絕塵。
2. 這輛跑車的速度快到了奔逸絕塵的程度。
1. 奔馳:快速奔跑。
2. 逸飛:快速飛行。
3. 絕塵:沒有任何阻礙可阻擋。
1. 馳騁:快速奔逸。
2. 疾駛:飛馳而行。
3. 狂奔:瘋狂地奔跑。
1. 緩慢:慢速的,不快的。
2. 遲緩:動作慢,不迅速。
3. 落後:在發展、進步方面不如别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