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大邑的意思、通衢大邑的詳細解釋
通衢大邑的解釋
同“ 通都大邑 ”。 清 王瑬 《鈔币議》:“又令通衢大邑設立官局,民以他省鈔至者,驗明準其換本省鈔行用。”
詞語分解
- 通衢的解釋 四通八達的道路。 漢 班昭 《東征賦》:“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徑欲從誰。” 晉 陶潛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詩:“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宋 葉適 《修路疏》:“出門無礙,方是通衢;著腳不
- 大邑的解釋 .猶大邦。 殷 周 時尊稱上國之詞。亦用以自稱。《書·武成》:“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 周 。”《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 。” 楊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 ’‘天邑 周 ’之辭。金
網絡擴展解釋
“通衢大邑”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ōng qú dà yì,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通衢:指四通八達的道路;大邑:指規模較大的城市或都會。
- 整體含義為四通八達、繁榮昌盛的大都市,強調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且經濟發達。
- 與“通都大邑”同義,常作為中性詞使用。
2.出處與用法
- 出處:清代王瑬《鈔币議》中首次記載:“又令通衢大邑設立官局……”。
- 語法功能:作賓語,泛指大城市。例如:“上海作為通衢大邑,自古便是商貿重鎮。”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通衢”和“大邑”組合而成。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通都大邑、繁華都市。
- 反義詞:窮鄉僻壤、偏僻小鎮(注:反義詞未在古籍中明确對應,此處為邏輯推導)。
4.例句參考
- 古籍用例:“通衢大邑設立官局,民以他省鈔至者,驗明準其換本省鈔行用。”。
- 現代用例:“隨着高鐵網絡的完善,許多中小城市也逐漸發展為通衢大邑。”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或用法,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衢大邑的意思
《通衢大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繁華熱鬧的大城市或重要的交通樞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的部首是“⻠”和“阝”,其中“⻠”是上部分,表示道路,而“阝”是下部分,表示城邑。通衢大邑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通衢大邑》這個成語源于《左傳•成公二年》,成文于公元前523年左右,形容一個城市的繁華和重要性。
繁體
《通衢大邑》的繁體為「通衢大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通衢大邑」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字形基本相似。
例句
這座城市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交通網絡,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通衢大邑。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通衢、大邑
近義詞:繁華都市、交通要地
反義詞:偏僻村落、荒蕪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