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劙囊的意思、劙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劙囊的解釋

謂割囊竊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或有劙囊刺橐,攫貨於市,行人回首,則貨已空。”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秀姑》:“良久,覺腰間頓輕,用手捫搎,則腰纏盡失,蓋已為劙囊者攜去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劙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劙(lí):意為用刀割、劃開;囊(náng):指口袋或布袋。組合後“劙囊”指割破他人行囊以竊取財物的行為,屬于盜竊手段的一種描述。

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清代文言作品,例如:

  1. 蒲松齡《聊齋志異·念秧》提到:“或有劙囊刺橐,攫貨於市”,描述市集中割囊偷盜的現象。
  2. 和邦額《夜譚隨錄·秀姑》中,主角因“劙囊者”失去財物,進一步印證其含義。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代盜竊相關術語,可參考《聊齋志異》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劙囊

劙囊是一個常用于古代文獻中的漢字詞語,它指的是将囊袋剪破,使其失去包裹和保護物品的作用。根據古代字典的解釋,劙囊具有破壞、毀壞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劙囊的部首是刀(刂),它是由“犬”和“刂”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其中“犬”部首占了6畫,“刂”部首占了5畫。

來源

劙囊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左傳》中的某些記載,用來形容袋子或囊袋被剪破,物品散落的情景。它具有比喻破壞、毀損之意,後來逐漸演變為一個形容詞。

繁體

劙囊的繁體字為劙囊,它的字形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劙囊的字形略有一些變化。例如,戰國時期的《說文解字》中,劙囊的字寫作“劊囊”,與現代的寫法有所不同。這種古代寫法在字形上更加簡化,但意思和音讀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曹操大怒,劙囊大攪,屋内的東西都被他扔得到處都是。 2. 這個項目前景不明朗,投資其中簡直就是劙囊投水。

組詞

1. 劙心:指毀壞人的心靈,讓人心情煩躁不安。 2. 劙萬:指大範圍、擴大到極點,讓數量猛增。

近義詞

破裂、破碎、散落、崩潰、坍塌

反義詞

完好、完整、保存、保全、固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