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Shizhen] (1518—1593) 中國明代醫藥學家。字東璧,號瀕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著有《本草綱目》。收錄原有諸家《本草》所載藥物共一千五百十八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總結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勞動人民豐富的藥物經驗,對後世藥物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李時珍(1518-1593)是中國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博物學家,其名字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明代醫藥學家,《本草綱目》編纂者,中華傳統醫藥學集大成者"。該詞條包含以下核心釋義:
人物身份 李時珍為湖北蕲春人,出身醫學世家,嘉靖年間任太醫院院判,後辭官專注醫藥研究(《中國大百科全書·傳統醫學卷》)。其身份具有雙重屬性,既是官方認證的禦醫,也是民間醫藥實踐的集大成者。
學術貢獻 代表作為1590年成書的《本草綱目》,系統收錄1892種藥物,首創"析族區類,振綱分目"分類法,建立綱目體例的醫藥學體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網典籍數據庫)。該書被達爾文譽為"16世紀的中國百科全書"。
曆史評價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考證精博,與王世貞、李贽并稱明代三大考據家",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其列入《世界記憶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産檔案)。
文化象征 在現代漢語語境中,"李時珍"已成為中醫藥文化的代名詞,常以"當代李時珍"喻指傑出中醫藥研究者。2020年《人民日報》刊文稱其為"中華文明科學精神的典範"(《人民日報》2020年3月5日第20版)。
關于“李時珍”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人物簡介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號瀕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縣)人,是中國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博物學家。他出身醫學世家,自幼研習醫術,後因科舉未中轉而專攻醫藥學,最終成為中醫藥史上的裡程碑式人物。
二、生平經曆
三、主要貢獻與著作
四、曆史影響
《本草綱目》被譯為日、英、法、德等多國文字,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成為近代藥物學研究的重要文獻。
五、文化意義
在漢語語境中,“李時珍”因其卓越成就,衍生為形容學識淵博、才華出衆的象征性表達(如提到的成語用法),但其核心含義仍指向這位醫藥學巨匠本人。
擺翠白土粉霸攬迸竄筆大如椽碧瑤樹弊政不近道理捗攎腸緒逞憐宸儀丑态楚弓遺影春蠒寸絶瘄子怛然羝羊觸藩動感笃洛洛貳佐膰肉飯玉貴客貴坦貴州過壽滑串流口懷撫畫沙印泥回廊婚生绛侯劍橋僭坐金儀開往魁酋老搭檔禮禁馬價蜜蟲冥參脈脈餒殍溥博輕言輕語日夜警戒散迹僧人慎測詩囊食天收攟水勃公送字庭問統計學帏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