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險阻僻遠。《宋書·鮮卑吐谷渾傳》:“ 白蘭 地既嶮遠,又土俗懦弱,易為控禦。”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五柳先生上》:“ 東坡 雲:‘ 蜀 青城山 老人村 有五世孫者,道極嶮遠,生不識鹽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故壽。’”
“崄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ǎn yuǎn(注音:ㄒㄧㄢˇ ㄧㄨㄢˇ),其核心含義為“險阻僻遠”,多用于描述地理環境的艱險偏遠。
詞義解析
古籍例證
《崄遠》(xiān yuǎn)是一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崄是一個三點水的偏旁部首,讀音為xiān,表示高山;遠是一個辶部首的字,讀音為yuǎn,表示遠距離。
《崄遠》是從《莊子·秋水》中引用的一句話:“此山也,何嘗乎哉?上世不見其有,下世不見其無,而況其崄乎遠曲。” 該成語描述了一座高山在遙遠的地方迂回峭壁。
《崄遠》的繁體字形式為「嶮遠」。
在古代的寫法中,崄的上面是一個山字旁,下面是一個廣字旁。遠的上面是一個辶字旁,下面是一個延字旁。
1. 這裡的山勢崄遠,給人一種無邊無際的感覺。
2. 我常常思考人生的崄遠意義,追尋内心的真正意義。
組詞:崄勢、遠離、遠望。
近義詞:高峻、高遠。
反義詞:平坦、近距離。
【别人正在浏覽】